■王红心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我们一路高歌……
重走长征路一直是我的心愿,2024年立冬前我终于如愿以偿。我打算用3年时间完成这一重大活动,每年走一段,2024年要走的一段是从江西瑞金到贵州遵义。
2024年11月3日早晨7点,我们一行6人集合出发。我们四男两女,都是红心志愿者。其中,年龄最大的是我,56岁;年龄最小的是于富伟,32岁。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大家怀着对长征精神的崇敬之情,目光里皆是向往。
于富伟提供的是一部油电混合车,车的配置很高,有投影仪可以升降观影,有点歌台可以听音乐。每两三个小时,我们就到高速服务区停一下,中午、晚上就在服务区餐厅就餐。平时忙碌、紧张惯了,如此地放松、轻闲,让我们觉得十分美好。
晚上将近12点时,我们到达江西瑞金。按照预定计划,第二天上午,我们去了沙洲坝和叶坪,看到了小时候课本里的那口红井。“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时刻提醒我们要懂得感恩。
当天下午,在瑞金红色体育产业基地,我们和当地的志愿者共同举行了“爱心助学万里行”捐助仪式。红心志愿服务协会自2014年开始,每年都走出沧州,组织开展“爱心助学万里行”活动。这一次,我们给瑞金的10名困难儿童带去了资助金。
和孩子们交流时,他们有的说未来想当足球运动员,有的说要当医生,还有的想当老师。有一个男孩说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孩子们太棒了,大家一起为他们鼓掌喝彩。困境没有压垮他们,梦想的种子正在他们的心里种下。
第三天吃过早饭后,我们就出发前往“湘江战役纪念馆”。纪念馆分三层,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生动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通过采用现代声光电技术、3D数码技术、场景复原,结合历史图片、文物实物等动静结合,再现了湘江战役的艰苦卓绝。面对一张张历史图片,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不禁潸然泪下。
从纪念馆出来,我们坐上电瓶车前去凭吊湘江战役纪念园广场上的《红军魂》雕塑。站在大型雕塑前,我和杨凤利、吴立斌一起举起右拳,神情庄重地重温了入党誓词。在前往贵州遵义的路上,我们的心情有些沉重,许久没有说话。一座座青翠的山峰飞快地向后退去,而当年红军就是靠双脚,一步步跋涉前行,风雨兼程,越来越接近成功。
到达遵义会议会址时已是华灯初上,这是我第二次到这里参观。那幢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成了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标志性建筑。参观结束,当晚我们赶到了习水县,那里有“四渡赤水纪念馆”。走出纪念馆,漫步在这狭长错落的街市上,粗糙的石板路,木制的门楣,条形或方形的窗棂,似乎仍在诉说着九十年前那段峥嵘岁月。
至此,第一阶段“重走长征路”活动已完成预定计划,我们开始返程。一路上我们依然与歌相伴,祖国的山川大河、平原丘陵,万丈高楼、阑珊灯火,我们都看到了。
此时,歌曲《如愿》响在我的耳边。11月7日晚上,我们回到了家乡沧州。五天往返五千多公里,时间虽短,感触却深。长征精神已扎根在我们心里,它将带领我们勇往直前,去实现革命前辈未了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