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间的众多村名中,有许多以人名而命名的村庄。多是为纪念某位历史人物而得名。这些以人物命名的村庄就像是一部部鲜活的史书,静静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河间故仙镇有这样3个村子,分别叫宋留孝村、郑留孝村和杨留孝村。这3个村庄的名字相同,前面分别冠以了不同的姓氏。村庄名字中的“留孝”二字,就是来源于当时河间府的一位廉吏,而这背后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明永乐年间(公元1404-公元1416年),宋、郑、杨三个姓氏的人奉诏从山西迁来此地建村。最初,这3个村子只是简单地以姓氏命名为宋家村、郑家村、杨家村。村民相邻而居,耕种劳作,繁衍生息,几个村庄也逐渐发展兴盛起来。
据乾隆《河间县志》记载,明嘉靖中期,有一位在河间县任职的知事,名叫刘孝。在明清时期,知事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负责管理一个县的行政管理工作。
这位刘孝大人可不简单,他为人刚直不阿,一身正气,坚守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他在任期间,一心为民、兴利除弊,感动了当地的百姓。在他离任之后,宋、郑、杨三个村的村民对他十分怀念。后来为了纪念他,村民们以他的名字,分别冠上自己的姓氏,把村名改为了“刘孝”,后来渐渐传为“留孝”。于是,就有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宋留孝村、郑留孝村和杨留孝村。
关于这位刘孝知事,历史中并没有过多的记载,但他的名字和事迹却通过这3个村名传承下来。短短数语廖廖几笔,就是这位廉吏在历史中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