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丘台遗址,又称吾丘台遗址,位于任丘市北辛庄镇司马庄村南、香城铺村北,是西汉时期文学家吾丘寿王读书的地方,称之为“虞丘台”或“吾丘台”。因此,后人又称任丘为“吾台”,用以彰显乡邦文风的繁盛。
善于下棋 传为待诏
吾丘寿王,字子赣,“吾丘”为复姓。他是汉武帝宠爱的大臣之一,以文才出众、巧答善辩受到赏识,曾先后官居侍中中郎、东郡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等职。明清时期的任丘志书中称吾丘寿王为任丘人,并记载,“任邱城北司马庄旧有吾丘寿王读书之地,称吾丘台”。据考证,此台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尚在,后被铲平。
吾丘寿王年轻时,聪敏好学,因善于下“格五”棋而被朝廷召为待诏。起初,吾丘寿王跟从董仲舒学习《春秋》,他学习刻苦,出类拔萃,被朝廷破格提拔为侍中中郎,侍奉在汉武帝左右。
吾丘寿王性格直率,常常陪伴汉武帝下棋,但他只凭棋技,不看脸色,常常在棋局上把汉武帝杀得落花流水。汉武帝还经常让他和大臣们做政策性辩论。吾丘寿王知识渊博、才思敏捷、长于辩论,因此深得汉武帝的恩宠,还写下了很多文章辞赋,载入史传。
有功有过 未得善终
吾丘寿王出任侍中中郎期间,曾因犯法而被免职。免职后他请求留在宫中养马,汉武帝不准;他又请求去守卫边塞,抵御外寇,汉武帝又不准。一段时间以后,吾丘寿王再次上书请求从军攻打匈奴。汉武帝问其策略,吾丘寿王对答如流,于是被重新任命为侍中中郎。
不久,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发生了农民起义,吾丘寿王临危受命担任都尉。他到了以后,看到农民起义军大都是因为赋税太重,徭役太多,没有办法好好生活。于是他招揽流民,轻徭薄赋,想以此来安慰百姓。而汉武帝对吾丘寿王的做法大为不满,最终把吾丘寿王召回。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吾丘寿王任光禄大夫,侍中丞相公孙弘上书朝廷,奏请禁止百姓持有弓弩。他认为如果允许百姓持有弓弩,盗贼会更加猖獗,于社会治安不利。吾丘寿王得知此事后,写了有名的《议禁民不得挟弓弩对》,与公孙弘辩论。
他认为,古人制造弓弩等兵器,不是为了互相残杀,而是为了制止强暴。和平安居时,弓弩可以用来狩猎或者预防意外,发生战争就用来守卫或者征战。他认为盗贼之所以存在,是官员们治理有问题,不是百姓携带弓弩的过错。而且,用禁止百姓携带弓弩的办法是不能防止犯罪的,这样做剥夺了百姓们用来狩猎或者自卫的武器,实在是弊大于利。这篇文章上奏以后,公孙弘无言以对,汉武帝也非常认同吾丘寿王的说法。
吾丘寿王为官期间,虽一直常伴汉武帝左右,颇受嘉赏,但最终还是犯下错误被杀。至于原因,史书中并没有任何记载。但无论如何,吾丘寿王还是应该被记住的。
清乾隆时期的任丘人边连宝就曾写作《吾丘台赋》,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吾丘寿王的主要功绩,并高度赞赏了这位家乡先贤。他还用伤感的笔调,描写了吾丘台的萧条冷落,饱含了对吾丘寿王的哀思。这篇赋不仅是对吾丘寿王的赞颂,同时也从侧面证明了吾丘寿王就是任丘人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