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珍藏着一个精致的2号黄色小球,那是好友朱莉多年前送我的,它见证了我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在球厂共事的岁月里,我与朱莉、黄素、钟虹几个姐妹结下了不解之缘。黄素曾多次感慨,即便日后不在一起工作,我们的友谊也将长存。
那时,每到年终时节,厂里会给每个工人发两个5号的大足球作为福利。因为儿子总是跟我说他想要一个2号球,所以我总期待着厂里能发一个。但一直到我离厂,厂里也没分发小球。
后来,厂里分发给每个工人两个精美的2号小足球。那时朱莉还在厂里,她深知我对小球的喜爱,领到球后立刻转送给我一个。
岁月如梭,那些在球厂工作的日子历历在目。初学缝制足球,对我这个不擅长针线的人来说,难度极大。双手各握一根锥柄的同时,拇指和食指还需捏着穿线的缝球针。我的手指几乎每天都被钢针戳破,渗出鲜血。长年累月,我们的手指被戳得伤痕累累,指甲两侧长满了硬刺,掌心也布满了厚茧。
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我们从一天缝制半个球,到后来一天能缝制6个球,甚至有人能缝制8个到10个球。期间的辛劳与付出,唯有自己明白。
足球由12个正五边形的大片和20个正六边形的小片皮料拼接而成。制作过程分为多个步骤:先缝制球盖、球腰、球底,再将球腰与球底、球盖组合。顶部预留一个鸡蛋大小的口,用于后期装胆。
每种型号的球都有对应的图纸,一旦皮料位置放错,球就会被退回重做。足球皮料较硬,从鸡蛋大小的球口外翻修补,颇有难度。修球时,我们都需借助球撑架或抵在膝盖上才能外翻,每一次外翻都需竭尽全力。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常因翻球而汗流浃背。朱莉座位离我不远,她性格活泼,爱说爱笑,每次看我翻球吃力都会主动过来帮我。她虽个子小,浑身却好像有用不完的劲。她的热心也让我倍感温暖。
有一天,新上任的车间主任拿着多种型号的钢针,让工人们挑选。当他问我喜欢哪款时,我因感冒喉咙刺痛,只能尴尬地用手指了指一根小号钢针。车间主任大为惊讶,竟然怀疑我不会说话,引得工人们大笑。朱莉见状立刻站起来为我解围,告知他我是喉咙发炎。
岁月流逝,后来她们几人也纷纷离开了工厂。如今,黄素、钟虹与我仍偶有相聚,而朱莉却永远缺席了我们的约定。
那个晚上没有月亮,哄睡孩子后,我独自站在阳台上。突然,手机响起,“你知道吗?朱莉去世了!”我震惊不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黄素告诉我,朱莉从发病到去世只有短短几天时间。
我想起与朱莉的最后一次通话,“梅子,有空来我这炸糖糕给你吃,我现在学会了炸糖糕”。电话那头传来朱莉“咯咯咯”的笑声。朱莉突然去世的消息,让我深感生命的无常。
岁月流逝,我总会想起与朱莉在球厂的每一个瞬间,永远记得曾经有那么一个古道热肠、总是笑眯眯的朋友,陪我度过了很多难忘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