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江苏读大学的女儿打来电话,一说到饮食,就感到她言语间对家乡小吃的想念。
“小鳗鱼和小白虾炸得酥酥的,真是鲜香啊!”
“还有炸肉和带鱼,好吃。”
“沙茶面和卤面,只能等我放假回去吃了……”
电话那头说话的人儿,小心思都快溢出了手机屏,这边听着的我们又怎么会不懂呢?
于是,接到电话的那个周末我们便开始忙了起来。一大清早的,我就到菜市场上买瘦肉,买带鱼,回家清洗、切块,用调料腌制,然后开始炸。
女儿宿舍的舍友来自不同省份,这样的地方小吃自然要多备一些分享给她们品尝。于是,我一下午的时光就在灶台边度过了。那忙碌劲,丝毫不输于备年货。待全部食物炸好冷却,打包、约顺丰快递上门取件后,才算大功告成。
隔了一天,女儿打视频电话的声音里就有了许多雀跃:“吃的收到了,吃上了,真是好吃啊,爸爸厨艺真是越来越赞了!”吃的人儿开心,听的人欢喜,不过一份家乡小吃,就让我们都收获了许多的开心与满足。
其实细想一下,现在的城市里最不缺少的就是吃的样式了,大街小巷尽见各色各样、天南海北的美食。尤其在大学附近,更是各省各市小吃的云集之地,甚至有些小吃的招牌已经具体到了某乡某镇。只是,那些在他乡制作烹饪出来的小吃,吃起来总是感觉少了一些什么。
想起前几天,我在网上下单买了一袋炒米,是从安徽安庆发货寄来的,那是地道的安庆小吃。从安徽远嫁福建的我,每年到了冬天就无比想念家乡的鸡汤泡炒米。记忆里,盛上一碗用柴火炖得金黄喷香的鸡汤,撒上一些炒得香脆的炒米,真的是人间美味了。
这样的故乡小吃,因为女儿在外上学自己动手做不现实。于是,想念故乡味时,我会选择请家人、朋友从故乡寄过来。也许,那些叫作“故乡小吃”的小吃,只有浸过故乡的水,染过故乡的风,被故乡的阳光抚摸过,才能有记忆里真正的故乡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