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纷繁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常常在匆匆的节奏中迷失,忘却了那些最简单、最真挚的温暖。然而,有时候,一块小小的月饼,便能唤醒那份沉睡在心底的深情。
去年,我带着孩子回到久别的故乡,回到那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故乡的风,依旧温柔地吹过街巷;故乡的云,依旧悠然地飘荡在湛蓝的天空。许是很久不回去的原因,我好像与这片土地有了些许的隔阂。
有天我因事外出,母亲在家照看孩子。待回到家时,我发现孩子正在吃东西。她嘴边还留有零星的残渣,手里拿着一张油纸,油纸里还剩下一丁点金黄色的五仁月饼。我忙不迭地问母亲是谁给她的,母亲说是孩子跑出去玩时,邻居老奶奶给的。
听完母亲的话,我有些愠怒地对孩子说道:“妈妈告诉过你,我们不能随便吃人家的东西,怎么不听呢?”见我颇为严肃,孩子有些畏惧,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眼里噙满了泪水。
很快,豆大的泪珠顺着她的脸颊向下滚落。我见了,不免有些自责。可能因为在外地久了,见惯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我固执地以为不该与别人走得太近,竟淡忘了邻里间曾习以为常的关照和温暖。蓦地记起,冯骥才先生曾在文章中提及,月饼除了有团圆的意思,还代表“一团和气”。邻居老奶奶相赠月饼,也不过是温馨邻里情的一种诠释,朴实美意的一种表达。
想到这儿,我蹲下来,轻声细语地跟孩子解释了一番。孩子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还顺势把月饼推送到我的嘴边:“妈妈也尝尝,可好吃了!”拗不过孩子的热情,我轻咬了一口,馅料饱满,味道脆酥清甜,五仁纯粹而本真的香气瞬间在嘴里蔓延,心底不自觉地升起一种幸福的感觉。
恍惚间,童年的雀跃、节日的欢乐,都因为这一口五仁月饼浮现在眼前。浓浓的乡情,也在食物中与我发生了连接。
事后反思,我仅凭自己的习惯和认知,就人为地设置了一道屏障,将邻里之间真诚淳朴的情意隔绝开来。归根结底,错的是我自己。第二天再见到老奶奶时,我主动道谢,她爬满皱纹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岁月如流水,老奶奶已经故去。每当返乡时,我总会想起那块五仁月饼。世间百味,不及本味清欢;诸多情愫,不及真情动人。
苏轼有诗言,“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这小小的月饼,如同落在人间的月亮,照亮了每一个团圆的夜晚,也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让我们在这尘世的纷扰中,依然能感受到那份醇厚的情意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