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出奇冷,我特别想喝母亲做的疙瘩汤。疙瘩汤浓而不腻,一碗喝下去,胃里暖暖的。离家在外20多年,那滋味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消散,反而随着记忆的沉淀愈发浓烈。
我小的时候,母亲工作很忙。中午下班回家,她就忙着做饭。我们的午饭总是疙瘩汤。时常问母亲:“为什么总是喝疙瘩汤?”母亲干脆地说:“当然是因为这既简单又省事啊!”我坐在灶火旁,帮母亲添柴、拉风箱。风箱发出“呼哒呼哒”的响声,就像悦耳的旋律,让人不自觉地望着火堆出神。
火慢慢地烧着,母亲在一旁忙着准备食材。她先舀一碗面粉到一个大盆里,再加入适量的盐和水。母亲用筷子快速地搅拌着,不一会儿面粉就被搅成了许多絮状,而且不粘连。母亲真的有一双神奇的手。
母亲又拿了一把青菜,利索地用刀切成小段。待水烧开后,我看到母亲在灶台旁忙活着。不一会儿,成絮的面团就成了浓稠的疙瘩汤,“咕嘟咕嘟”不停地冒着泡。母亲又把切好的青菜放进去。待青菜熟后,再淋上一个鸡蛋。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疙瘩汤就做好了。
母亲给我盛上一碗,里面的鸡蛋黄灿灿的,几片绿色的菠菜飘在上面,像小舟在湖上一样怡然自得。黄的、绿的、白的互相映衬,像一幅油画,让人不禁想赶快品尝一下它的美味。我拿起小勺,舀一口送到嘴里,淡淡的香味瞬间刺激了我的味蕾。等汤已经不太烫了,我赶紧端起碗喝起来,喝完浑身都暖暖的。
母亲看着我把一整碗疙瘩汤都喝了,很高兴。后来,每到冬天,母亲还是很爱做疙瘩汤。我上大学后,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每到冬天就很怀念母亲做的疙瘩汤。其实,我想念的不只是疙瘩汤的味道,更想念家的味道!
如今,母亲白发苍苍,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印记。前两天,我给母亲打电话,问母亲吃的什么饭。母亲笑着说:“做的疙瘩汤。”我撒娇地说:“我也想喝!”那些简单的面疙瘩,仿佛能够承载着所有的情感,让我在每一口热气腾腾的汤中,感受到家的温度。
这味道藏在时光里,不论世事如何变迁,它总在那个最柔软的角落,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我们用心去品味、去感悟。它告诉我们,无论走得多远,家的方向永远不会变。
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意义,无需太多华丽的辞藻,只要能在平淡中,发现那一份深藏的、属于自己的味道,就是幸福的。而当我们老去,回首往昔时,那些藏在时光里的味道,依旧会是最动人的诗篇,温暖着我们前行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