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喝,沧州话里是服从上级命令的意思。比如,“小区停车难这事儿,你可别找我,你得找物业老总,我就是个听喝的。顶多给你传传话”。
(知微庐主)
你说我说
沧海粟:昨天去欠账公司索款,主管竟说:“这事别找我,老总不在,我就是个听喝的。”“听喝的”指不能做主,受上级领导指派。是“听喝的”还是“听呵的”?或者“听哈的”?
知微庐主:包公:“王朝、马汉!”王朝、马汉:“有!”“备马!”“得令!”王朝、马汉就是开封府里听喝的。
王吉仓:听吆喝,喝令。
知微庐主:喝,有大声叫喊意,多用于使令、呼唤、制止,所以应该是“喝”。“呵”“诃”,都是斥责的意思,不取。
老兵李:最典型的句子就是磨道的驴——听喝的。就是不参与决策,只是执行者。
曲炳国:听喝的,表明自己受领导或上级指挥,而不是听其他人指挥,具有专属性。自称是听喝的,是表明自己拒绝他人的诉求。
王吉仓:我是听喝的,此事您别找我了,去找能主事的吧。找我也没有用。
曲炳国:自称听喝的,还有不担当的意思,该做不做,该干不干,就等指挥,出事推责。
曲炳国:《铡美案》中的韩琦,也自称自己是“听喝的”,但他宁可放弃生命,来保全自己的志节,令人敬佩,令人惋惜。
海客:查了一下字典,喝字在元朝前只有“喊叫、恫吓”的意思,“喝水”是后起义。这与我们的直觉正好相反。表示喝水,上古用饮,唐用吃,明用喝,沿用至今。
沧海粟:那么“听喝的”有自我贬低的意思吗?
海客:可不,自贬,撇清责任——我是小人物,别找我。
老兵李:如果自称是听喝的,包含有两种情绪:一是推卸责任,这事不是我的主意;二是发牢骚,咱不主事,只是个听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