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9日
第12版:12

瓜 屋

■于文岗

老家是渤海之滨的一个村庄。人民公社的时候,全村七个生产队,各队每年都种些瓜,少则五六亩,多则十几亩,以蔓瓜、脆瓜、艮瓜、香瓜等小瓜为主。叫小瓜是区别于大瓜,大瓜即南瓜。成熟后,隔三差五分给本生产队社员。“短缺”年代的华北农村,春夏季水果尤缺,小瓜就成了人们从夏吃到秋的当家瓜果。

种瓜要有瓜把式。瓜把式是庄稼汉中翘楚,熟悉农技农艺,多是脸上刻满皱纹的五六十岁老头儿。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种子入了土,地里的活就多起来,补苗、施肥、压蔓、打芯打杈、疏花疏果,还有除草打药防治病虫害等。小瓜即摘即吃,为防止人们当真演练“瓜田李下”故事,坐瓜以后,瓜把式要住在瓜地值守看护,这时候,就趁春天雨水少风干快,盖个瓜屋。

盖瓜屋不难。选个高处,或垫土高出平地,然后土坯垒筑,朝南或东西串通留门,其余方向开小耳窗,用作瞭望。屋顶横几根木头做檩条,檩条上铺秫秸把子。

瓜屋旁挖坑取土,加上麦秸和泥,秫秸把子上先压泥拍实,再抹泥二至三遍,四周用泥抹严实,随便安个门。屋内盘个土炕,垒个灶台,也有在屋外挖个地灶,支个凉棚,瓜把式的基本生活设施就齐了。瓜屋旁取土的坑留作垃圾坑,过后扔烂瓜用。

瓜一下来,激动人心的时刻就到了,就开始按户或人口分瓜了,直分到中秋前后。一听分瓜钟声,小伙伴们抄起筐篮就往瓜地跑。

北方都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可渤海之滨往南至胶东,初伏习惯吃面条,所以初伏前一两天,要打卤瓜。打卤瓜和最后的拉秧瓜,是分瓜大日子,数量最多。拉秧就是把瓜秧拔掉,大大小小的瓜统统摘下,所以拉秧瓜爷辈儿孙辈儿都有。

瓜屋的魅力,全在“瓜”和“屋”。人们赶集、走亲、出门路过瓜地,爱绕几步路,到瓜屋歇歇脚;村支书、大队长等村干部查看庄稼长势、病虫害、估产啥的,也都不自觉地到瓜屋坐会儿;特别是附近田里干活的人们赶上雷阵雨,更是撒丫子往瓜屋跑。正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心向瓜屋,意也在瓜。

孩子们也有样学样。分瓜间隔长,嘴馋了,咋办?下午放学后,几个小伙伴就相约瓜地,直白地去要瓜吃有些难为情,就背上个打草的背筐,或拎个挖菜的篮子,几只小馋猫就出发了。

沿着乡间小路,绕过几道田埂,来到瓜屋,几声甜甜的“爷爷”“大爷”喊出口,就站那里等着,怀里像揣只小兔子。瓜把式心知肚明,走进瓜屋,挑几个将坏的香瓜:外脆内酥的白甜瓜,黄绿色微甜微面的“火瓜”,黑圆极面的“黑帽”,深绿皮浅绿纹酥甜带香的“梨瓜”……瓜在大爷手里旋转着一掂一掂,飞起一刀,坏的部分就落到垃圾坑里。这时,一群小鸡呼啦啦跑来啄食瓜籽。

瓜全削好,大爷颁奖似的分发给我们。小伙伴们美美地吃着,小脸笑成花儿。

2023-06-29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95212.html 1 瓜 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