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1日
第15版:15

糖罐里的哲学

■陈倩倩

闲来无事,和几个朋友到旧货市场,以期能淘换些装饰屋子的小玩意儿。刚走到一个瓷器摊,我的目光便被角落里一只不起眼的罐子吸引住了。那是一只通体白色的瓷罐,罐身和盖子上缀有青花纹路。不知是年代过于久远还是做旧的缘故,它的白隐约透着一股“土气”。

看着它,我不禁想到了爷爷厢房里那只同样土气、不起眼的小糖罐。

我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是跟着爷爷奶奶在乡下度过的。家里的堂兄弟姐妹很多,大人们忙于奔波,只能把我们这些小孩子送到乡下的“聚集地”。在他们中间,我是最小的,年龄小,个子也小。

那时,村子里只有一个小卖部,售卖的物品屈指可数。但唯独糖果种类丰富,算是为数不多我们可以买得起的美味零食。每月领到零花钱时,我们会把钱集中上交给我们的“财政大臣”——大堂姐,让她作为代表去买糖果。当大表姐小心翼翼捧着一把宝贝回来时,每次还没走到门口,大家就会哄堂而上“抢劫”一空。

我个子不高,每次都抢不过比我足足高上半个头的哥哥姐姐们,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非常失落,经常独自坐在门槛上发呆。

终于,爷爷发现了我的心事。一天吃完早饭,趁哥哥姐姐们出去玩耍的间隙,他神秘地把我拉进厢房,从高脚木柜上拿出一个黑不溜秋的小瓷罐,冲我眨眨眼,示意我打开,里面竟然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糖果。他拿出一颗剥开糖纸放进我嘴里,问:“甜吗?”我使劲地点了点头,贪婪地吮吸着那份独属于我的甜。爷爷粗糙的大手,在我的头上抚摸两下,对我说:“先尝到的甜,不算甜。等你长大了,能自己伸手够到这罐子里的甜,才是真的甜。”

那是我第一次从糖罐里听到爷爷的哲学,小小的我当时并不能理解那话里的深意,只暗下决心要快快长大。

爷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田埂土地是他打了大半辈子的老朋友。黄昏时,他最喜欢带着我坐到田埂上,一一向我介绍他的“老朋友”,有时是小麦,有时是玉米,有时是红薯。讲至兴处,爷爷也会冷不丁向我提问:“小宝,你知道红薯为什么长在地里吗?”我摇摇头表示不知。这时,爷爷会跳下田埂,从口袋里掏出两颗糖,一颗给我,一颗给自己,在厚实的土地上跺两脚对我说:“别人不轻易看见的都是宝贝,就跟嘴里这颗糖一样,你要一层一层剥开糖纸才能吃到。外表好看,内里也要衬得上。”

夜色渐浓,爷爷会从田埂上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拉着我一起回家。一大一小在洒满金色的田野上,慢慢走向回家的路。

爷爷读书不多,他糖罐里的哲学却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时代,成为了我人生路上最重要的养料。

瓷罐里小小的糖果,每一颗都包含着爷爷精挑细选的爱。

2022-10-11 ■陈倩倩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71398.html 1 糖罐里的哲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