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路有家老豆腐店,我隔不久就去一次。
这个店铺不大,装修也简陋。操作间临街,便于照顾店内外的顾客。有个不锈钢的桶子盛白嫩的豆腐脑,一口大铁锅熬卤汁。案头有几摞大碗,还有冬菜、麻酱汁、蒜泥、香菜、辣椒油等调味品。旁边的塑料箱子里有温热的烧饼,盆里有熟鸡蛋。如果想吃果子,去街对面“老味油条”买了带过来。店外也放了几张桌子,屋里坐不开,大家就在外面喝。走了一拨再来一拨,太阳升高了,顾客就稀疏了。
马掌柜夫妇六十来岁年纪,干净利落,神情淡然,话语不急不缓。如果客人特别多,他家儿子,一个沉静少言的青年也帮着打理生意。
就是这么一家小店,平常得让路人不会多加注意,但有让人喝了一碗就难以忘怀的能力。吃上半勺热乎乎的老豆腐,嘴里瞬间溢出软、滑、香、嫩,还有一点辣的味道,五脏六腑格外舒坦。碗里泡个烧饼或者加个鸡蛋,平淡的日子在这寻常的早餐中活色生香。
马家老豆腐店开了许多年,当年喝老豆腐的孩童已经长大。
今天早晨的风有些大,我来的时候店内外都坐满了人,就端着老豆腐去后屋,这里是库房,有一张圆桌。墙根堆着一袋袋的黄豆,一直码到屋顶。他家的豆腐、豆浆都是自己磨的,真材实料。
平时,我喜欢坐店外喝老豆腐,边喝边看相邻羊肉店怎么剔骨头;看马路对面的沙师傅把一张张刚出锅的冒着热气的大饼晾在架子上;看油条店掌柜变魔术般把面团炸成一根根外焦内嫩的油条……看形形色色的人从街上经过,大家各有前程,各有心事。
来这儿喝老豆腐的大都是附近的老家旧户,大家都熟识,见了面热情地打招呼,坐下来边吃早餐边拉家常。
附近居民有习武之风,我常能遇到武林界的朋友。热情豪爽的马师傅豪爽仗义,常打了老豆腐回家喝,每次看到我都关心地问一声:“够了不?我再给要一碗。”李师傅骑三轮车驮着老伴来,他面容和蔼,沉稳大气。
闲暇了,来民族路喝碗马家老豆腐吧,这里有让我们欢喜的烟火气、市井气,有温度、有色彩、有气味、有触感。一碗老豆腐,是清晨金黄的阳光。喝了它,普通却是唯一的一天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