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12日
第15版:15

磨刀匠

■薛雨青

小时候,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常在大街小巷看到剃刀磨剪子的手艺人。他们肩上扛一条长板凳,板凳的一头固定着两块一粗一细的磨刀石,另一头搭着个麻布袋,袋里装有锤子、钢铲、砂轮、水布等工具,凳腿上还拴着个小水桶。

“剃刀磨剪子哩!”一声声清脆婉转的吆喝声,不时在巷子的上空回荡。人们听到吆喝声便知道剃刀磨剪子的来了,纷纷从家中拿出一把把锈迹斑斑的剪子、一把把用钝了豁了牙的菜刀,交给磨刀匠修理。

主顾大多是女人,呼啦一圈围上来,七嘴八舌叽叽喳喳吵个不停。磨刀匠不慌不忙地将长条凳放下,从麻布袋里拿出砂轮、钢铲等工具,劈腿呈骑马状跨在凳子上。手捏捏刀背,眼眯着看看刀刃,计划着从何处起磨。

剃刀磨剪子的技艺很讲究,做活时先要看刀口,钢是软还是硬,硬的用砂轮打,软的用钢铲抢,最后用磨石磨。板凳一头的两块磨石各有用途,刀剪先要在粗磨石上杠,然后才能在细磨石上精磨。

磨刀匠边磨边往磨石上蘸水,待磨得差不多了,就用手指在刀锋上轻轻地刮一下,试试刀口是否锋利。一把钝口的菜刀,在磨刀匠的手里,只需一袋烟的工夫,就改变了面貌。

刀剪若用得太久,在粗磨石上磨之前还要先抢。磨刀匠用专用工具将刀剪口附近的钢铁刮下一层,以使刃口更加锋利。如果剪刀压轴松了,他们也会根据用户要求换轴或是砸紧。

为了便于检验磨刀效果,磨刀匠常带有一大串布条,让顾客以此验证刀剪锋利程度,以及剪刀压轴的松紧是否合适。

平时剃刀磨剪子的活儿再多,磨刀匠也是不紧不慢地磨剪抢刀。他们是靠手艺吃饭的,干活全凭良心。

磨刀匠说:一把刀,半个钟头能磨快,三分钟也能磨快。只要磨刀时把刀稍微立起,就是和磨石的角度拉大一点,几下即成。但那样磨的刀,用上两三天就钝了。一把磨得好的刀,刀口是一条线,刀口上面有一条黑线。过去,年龄大点的师傅磨刀,轻易是不用砂轮的。用砂轮温度太高,钢性差的刀刃一经高温就软了,磨出来的刃不耐用。

磨刀匠大多是一些老汉和中年汉子。一年四季,他们风里来雨里去,走街串巷,辛辛苦苦才挣得几个养家糊口的血汗钱。他们起早贪黑,早出晚归。清早,匆忙吃一口干粮,扛着长板凳出门揽活。黄昏,伸伸酸胀的腰腿,拖着疲乏的身影,蹒跚着脚步走向回家的路。

在岁月的长河中,一代又一代的磨刀匠,伴随着“剃刀磨剪子”的吆喝声,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岁月。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终将走向岁月的深处。儿时,那满大街“一人一长凳”的景象已不复存在,那曾经熟悉的的吆喝声正渐行渐远……

2022-01-12 ■薛雨青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46375.html 1 磨刀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