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庞维双 通讯员 孙丽文)春天一到,大家纷纷外出享受大好春光,可户外的蜱虫也开始活跃。日前,市疾控中心发布蜱虫防治指南,提醒市民做好防护,远离蜱虫威胁。
蜱虫多分布于草地、树林、灌木丛、农田及动物栖息地,尤以潮湿、植被茂密且常有人或动物经过区域为高危区。牛、羊、狗、猫等家畜及宠物易携带蜱虫,接触时需警惕。4月至9月为蜱虫活跃期,清晨、黄昏叮咬风险较高。
近年来,我市多个县、市病媒监测在环境中监测到蜱虫。蜱虫分布范围较广,种类多样。蜱虫作为多种病原体的“储存器”,可导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森林脑炎、立克次体病等多种传染病。其特点是病程进程较快、危害性高,需高度重视预防。
市疾控专家建议,个人进入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要减少暴露,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避免长时间坐卧;可使用防护用品,在皮肤上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异丙啶、柠檬桉树油等;在衣服和装备上使用含有0.5%氯菊酯的产品进行处理;进入室内前,要检查外套、背包和宠物,发现蜱虫及时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