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5日
第15版:15

百年沧桑 芳华永驻

——读《盐山中学建校百周年纪念画册》

■张兴华

去年下半年我回老家时,蒙盐山中学党委书记张东峰惠赠《盐山中学建校百周年纪念画册》。春节期间,反复敬读盐山中学百年历史,心中感慨万千。

百年征程路,尽在回眸间。河北省盐山中学创办于1923年,前身为乾隆初年创立的香鱼书院。在百年发展历程中,盐中三易校址,十改校名,栉风沐雨,砥砺耕耘,为祖国培养了5万多名优秀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校友中有各行各业领军人物数十人。几十年来,盐山中学为清华、北大、南开等国家一流重点大学输送了百余名优秀人才。

1923年,盐山县立高等学堂附设初中班,定名“盐山县立初级中学”,为建校之始。1926年,在中共津南特派员刘格平指导下,学校建立第一个青年团支部。1928年,在中共庆云盐山县委书记胡恒熙领导下,学校建立第一个中共党支部。1934年,初中九班在全省毕业会考中名列第一,获得河北省教育厅嘉奖免试三年。1937年日军侵占盐山,学校被迫停办,盐中学子纷纷奔赴抗战前线。

邸玉栋,1911年出生于盐山县邸楼村,1930年考入盐山中学,立志读书报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曾组织抗日爱国宣传团,利用假日深入乡村、集镇演讲。1940年任冀鲁边区一地委组织部部长;1942年5月,日军对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同年6月18日晚被敌围困,在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1岁。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盐山中学赋”写道:“抚今追昔,几经变迁,思以变革,初心昭昭,志以传承……遥思问心,历史长河时而丰沛淋漓,亦或枯水断流。然以历史为尺,启智之使命,重足以压人;以时代为距,兴学之担当,任更为励人。”细品,我泪蒙双眼。

百年披荆斩棘,沧桑巨变。盐山中学首任校长杨信容(1892年—1940年),字子雍,直隶定县人,1915年天津国立北洋大学法律系毕业。1923年盐山县立高等学堂扩办为中学,时为英语教员的杨信容出任校长。而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任校长分别是:由步贤、史椿龄、李鸣铎、刘荣金。

从1923年至1937年,盐山县立初级中学和盐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是一个学校。这期间共招收中学18个班,学制三年,其中1935年至1937年均为双轨班,1937年第17、18班新生,高小第37班新生因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宣告停办。

盐山中学自1929年起进入鼎盛时期。有中学3个班,高小4个班,每年上学期另有高小预备班,学生人数有330人到350人,有校长1人,训育员1人,庶务员1人,会计1人,其余都是教师。

历史总是给人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增建中学后,教师从教的能力与操守都很优秀。如英文教员赵铭西(定州人),国立北大经济系毕业。国文教员兼管教务的马洪勋(丰润人),国立山西大学毕业。数学教员兼训育员张恩榜(定州人),和由步贤校长资历同。国文教员谢恩伦及史、地教员张焕卿,均是盐山人,张为清贡生,谢毕业于山东政法学堂。

从当时盐中主要教员的文化程度来看,他们具备学识渊博的思辨、底蕴深厚的修为,加之勤恳的治学态度,为盐中树立“务本求实”的校风奠定了基础。

百年风雨兼程,春华秋实。盐中秉承“务本求实、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创百年名校、铸盐中辉煌”为目标,矢志不移,励精图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现有教学班80个,在校生5100余人,教职工412人,其中正高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80人,特级教师4人,中学一级教师160人,省市级学科名师、骨干教师30余人,先后被确定为省属重点中学、省级示范性高中、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样本校。

盐中坚持“德育为先、服务至上、制度治校、以文育人”的办学思想,立足教育改革与创新,落实“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就更好的自己”的育人理念,开发学生潜能。与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开展“优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项目”,设立“北大实验班”,为学生搭建发展的平台;与北京101教育集团合作举办“信息化课改班”,成立智能微课教学云+PAD班,推进“智慧课堂中混合教学模式”课题探究,在学校设立了全市首个全国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考点。

品读盐中历史,我读出了邸玉栋、刘贯一、王同文、傅国光等革命英烈一颗红心,满腔赤诚,在烈火中永生的精神;读出了刘玉柱、刘春、王连芳、辛国治等老前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的巨大贡献;读出了张召忠、刘金来、张金瑞、杨金才等优秀学子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盐中,从上个世纪走来,身上背着昨天的故事;在新的世纪前进,眼中装着辉煌的未来。我们相信,您会以蓬勃向上的激情,用汗水浇灌明天的花朵,用勇气书写未来的诗篇。

2025-02-25 ——读《盐山中学建校百周年纪念画册》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56602.html 1 百年沧桑 芳华永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