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的书房里,有一个小木箱,那里有很多爸爸的印章。每次爸爸画完画,就会挑选一枚印章盖在他的画上,与他的画相得益彰。小时候,我只会学着爸爸的样子在纸上各种乱盖。后来,我发现爸爸还会自己去刻章,这可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总在想,要是我也能自己刻一枚章,那该是多酷的一件事啊!
寒假里,我对爸爸说想要学习刻印章。爸爸非常支持我,但却说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哦。
学篆刻首先要了解它,爸爸把厚厚的《金石大字典》抱出来让我看。从书中我了解到,篆刻这门手艺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最初的字体是篆书,所以叫篆刻。
随后,爸爸拿出自己的刻刀、石料、印床等工具,给我一一介绍了它们的用途。爸爸着重讲了刻刀,然后给了我3把比较适合我的刀,顶刀、平刀和点刀。
有了合适的工具,接下来就是画样了。爸爸让我自己在草稿纸上画了个样子,并帮我分析留白位置,然后找来宣纸,用毛笔描出图案,清水打湿画稿,用压板和鬃刷复压在石材上。
我小心翼翼地揭开宣纸,好神奇,刚才的画稿就这样被拓在了石材上。
画稿完成,下一步就可以篆刻了。爸爸帮我把石材夹在印床上。我戴好防戳指套,拿起刻刀(左图)。我的心里就像有只小兔子一样怦怦跳,又紧张又激动。
爸爸看出我的紧张,鼓励我别着急,慢一点,记住使用要领,下手要稳。我平静下来,用点刀刀尖一下一下地点在石材上……我感觉好奇怪,本该硬邦邦的石头,在刻刀下却变得如此绵软润滑。
爸爸说:“不是所有石头都适合篆刻,一般青山石练手,寿山石上道,玉石为贵。”哇,原来篆刻还有这么多奥秘啊!
我运用爸爸教我的点、顿、剜、推等篆刻技法,不一会儿就刻完了。顾不上手指的疼痛,我想快点看看我的印章印出来是什么样子。
爸爸拿来印泥,我迫不及待地把章点在印泥上,然后压在竹皮纸上。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拿起印章,用手轻轻揭下竹皮纸,好激动啊!我的第一个篆刻作品出来了。
咦,为什么我刻的人物没有眼白?爸爸说,画稿在画时黑白很容易分辨,但在雕刻时,黑白就容易混淆,没事儿,篆刻是可以修改的,修改满意才算结束。就这样,经过3次修改,我的第一个篆刻作品终于完成了。爸爸说,虽然这件作品的线条有些生硬,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已经非常好了。
以后,我会多多练习篆刻,希望早日能像爸爸一样,刻一枚属于自己的名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