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8日
第05版:05

徐啸林:把家国之爱写在边疆大地

本报记者 吴艳

徐啸林

“元宵节快乐,你们煮元宵了吗?虽然咱们现在远隔千里,但处在同一个月亮下!”2月12日晚上,黄骅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徐啸林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山口市,通过电话与远在沧州的妻子刘笑楠互相问候。

根据上级安排,今年38岁的徐啸林自2023年8月起在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进行为期两年的援疆挂职锻炼。他说,要以忠诚守卫的方式,将家国情怀和火热青春,书写在边疆大地。

大风和高温是要过的第一道关

“来之前,我听说人们用‘风吹石头跑’形容阿拉山口的风大,还觉得有点夸张。我来了以后才发现,这句话不是在开玩笑。”徐啸林回忆说,风大时,他和同事们在户外执行勤务会被吹得直不起腰。

8月的阿拉山口,骄阳似火。徐啸林带队顶着40℃的高温,对一列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火车实施边防检查,以确保中欧、中亚班列的安全通行。

车体约3米高,车厢有五六十节,边检站民警们爬上钻下,仔细排查,每人行走了近两万步,终于完成任务。

“休息时,我们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了,轻轻一拧,地上就是一片水。”徐啸林说,这只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守好国门的第一道防线,是边检站民警的神圣使命。

参与完成“生命接力”

徐啸林所在的边检处是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中心业务处室。作为边检处的副处长,他要经常到现场处理勤务问题。

2023年12月的一天,一位年过五旬的中国籍女性旅客在哈萨克斯坦不幸遭遇车祸。因伤情危重,她急需回国接受抢救。

接到求助后,徐啸林第一时间联系了阿拉山口市人民医院的救护车,同时开通“绿色通道”。

徐啸林紧急协调伤者所乘救护车与阿拉山口市人民医院救护车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界的界碑处进行交接。一场“生命接力”就此展开。

徐啸林一行人冒着鹅毛大雪和刺骨寒风守候在界碑旁。半个多小时后,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救护车到达交接位置,伤者被众人火速转至中国的救护车上……因抢救及时,受伤女子很快脱离了生命危险,身体情况不断趋好。

“出门在外,你们就是我们的底气、福气。有你们在,我们什么都不怕……”伤者家属的这番话,让徐啸林更深刻地理解了“保家国、护民安”的重大意义。

在儿子心里种下爱国的种子

徐啸林和妻子刘笑楠结婚多年来,因为工作性质,一直聚少离多。

这次援疆挂职锻炼长达两年,徐啸林心里也有过忐忑。妻子却理解徐啸林的担当:“放心出征吧,你守好国门,我护好小家。”

在妻子的支持下,徐啸林全心投入到守卫国门的工作中。因表现出色,他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获嘉奖7次,被河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评为“成绩突出先进个人”。

在儿子徐澍的印象中,爸爸徐啸林总是不在家。懂事的徐澍从来没有责怪过爸爸,但是内心的失落和委屈,只有孩子自己清楚。

2024年春节假期,徐澍在妈妈刘笑楠的陪伴下,奔赴阿拉山口,去爸爸工作、生活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在心中种下了爱国的种子。

站在祖国边境线上,徐澍终于明白,那个经常在家里“缺席”的爸爸,正在更重要的地方做着平凡又伟大的事情。

2025-02-18 本报记者 吴艳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55975.html 1 徐啸林:把家国之爱写在边疆大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