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8日
第05版:05

张淑慧:为国之重器装上智慧大脑

本报记者 吴艳

张淑慧

20年来,为给国之重器“国和一号”装上一个智慧高效的大脑,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上海核工院)电气仪控所总工程师张淑慧刻苦钻研核电仪控系统的自主化和智能化,日夜与设计图纸、工程文件相伴,攻克了诸多难题。去年,张淑慧曾被上海市总工会评为2023年度“上海工匠”。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位“上海工匠”其实是咱沧州人。

保送清华

张淑慧今年48岁,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1993年,张淑慧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沧州市第一中学。

据张淑慧的高中班主任潘峰回忆,张淑慧个子高,骨架大,第一次见到她,还以为是一个学体育的女生。直到考试成绩出来后,潘峰才知道,这个高个子女孩成绩那么优异。

“淑慧的成绩一直是遥遥领先的,每次都超第二名二三十分。”回忆起这位得意门生,潘峰也是一脸的自豪。

“淑慧高一、高二的学习状态比较轻松,到了高三,也挺拼的。”潘峰说,“高三时淑慧也常常学习到深夜。”

高三下学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保送指标率先给到沧州市第一中学。张淑慧想去申请,被潘峰给拦下了:“等等吧,清华的保送名额应该很快就到了。”就因为老师的一句话,张淑慧幸运地被保送清华大学物理系,得以进入中国的最高学府学习。

为“国和一号”的运行安全保驾护航

大学毕业后,张淑慧如愿来到了上海核工院,真正进入核电工程领域。

2006年,“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即“国和一号”)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16个重大专项之一,上海核工院为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的技术主体和责任单位。从引进美国三代核电AP1000技术的合同谈判到我国自主开发“国和一号”先进核电型号,张淑慧参与了整个过程。

“我们很清楚,先进的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科技自立自强。”张淑慧说。

在整个核电站里,数字化仪控系统对守护安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国和一号”有100多个工艺系统,信号点数接近8万点。点数的增加给系统复杂性带来指数的增加,而核电厂对高安全性、高可靠性、运行友好的要求使得仪控系统的开发难上加难。

张淑慧组织开发团队设计了多层次防御、分区块协同的高度健壮性仪控系统,历时七年攻关、三年测试验证,解决近千个问题,保障首台套国产化仪控平台在国家重大工程中的高质量投运,为“国和一号”的运行安全保驾护航。

浓浓故乡情

张淑慧被评为“上海工匠”后,作为母校的沧州市第一中学将她的事迹发布在学校公众号上。

得知自己的事迹被母校刊登在学校公众号上,张淑慧说:“很怀念曾经在沧州市第一中学求学的日子,我今天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老师们对我的谆谆教诲。我希望自己的经历能给学弟学妹们一点启迪,能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核电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背后的酸甜苦辣。外国人能攻克的科技制高点,我们中国人一样也能做到!”

张淑慧参加工作后,将父母都接到了上海。虽然很少回沧州,但她却时常想念着自己生活了近20年的故乡。

2024年春节前,张淑慧曾带着一家老小回到沧州。“沧州的变化太大了!”南川楼、百狮园……张淑慧在短短的几天假期里,尽可能多地带孩子们去游览了自己的故乡,也让自己重新认识沧州。

2025-02-18 本报记者 吴艳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55974.html 1 张淑慧:为国之重器装上智慧大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