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宁波一男子因频繁掏耳致耳朵里长出“蘑菇”。医生指出,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
频繁掏耳暗藏风险
人体外耳道分泌的耵聍,俗称耳屎,具有保护耳道健康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耵聍是淡黄色、蜡片状的干性物质,也有些人分泌的耵聍较软、较稠。
耵聍可以保护耳道健康,避免水渍、创伤、异物的损伤,阻挡细菌、灰尘、飞虫,还可以抑制耳道里的细菌和真菌繁殖。频繁掏耳朵,容易引发感染,导致真菌感染、听力下降等问题。
耳朵瘙痒,警惕这些原因
许多人觉得耳朵痒得难以忍受,不得不频繁掏耳。耳朵为何总是痒?以下几种原因需注意:
外耳道湿疹 外耳道湿疹可能导致耳朵瘙痒、发红、分泌物增多。
真菌感染 外耳道进水等情况可能引发真菌感染,导致耳朵痒。
中耳炎 中耳炎症刺激耳道,引发痒感。
过敏反应 对某些药物或食物过敏,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瘙痒。
螨虫 螨虫繁殖刺激耳道瘙痒。
如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因频繁掏耳朵引发更大问题。医生建议,想掏耳朵时,可使用滴耳剂,如过氧化氢、婴儿油等,每次滴入耳道1滴—2滴,每日两次,帮助耳垢自行排出。
已有外耳道炎症的患者,如果取耳屎困难,就应该请医生帮忙解决问题,以免造成进一步的耳道损伤。
年轻人耳背,警惕这些伤耳行为
除了频繁掏耳,以下行为也可能损伤听力:
使用过硬工具掏耳,易损伤耳道皮肤和鼓膜。错误的擤鼻涕方式,可能引发耳部问题。如果用手捏住两侧鼻子擤鼻涕,压力太大就会导致鼻腔的分泌物逆流,导致中耳炎。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过度使用耳机、酗酒熬夜、频繁接触噪音。滥用药物,可能导致听力突然减退。
医生指出,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正确使用耳机,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2/3,连续时长不超过30分钟。远离噪声污染,尽量少去噪音场所,必要时使用耳塞。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潜在问题。
据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