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守岁,辞旧迎新。窗外是绽放的烟花,屋内是温暖的炉火,任思绪飘飞在每个动情的瞬间,让记忆掠过沉淀的往事,心底的亲情如潮水涌起……
记得儿时,除夕吃过年夜饭后,一家人围炉而坐,辞岁守岁。土制的火炉上贴有“春”和“福”字,喜气洋洋的。守岁时我们都要说几句吉祥话,比如“吃红枣,年年好”“吃年饭,年年赚”等。
母亲变戏法似地从挂在屋梁处的竹篮里取出花生、瓜子、糖果等小食品,放进果盘,摆在一张矮方桌上。我心里很纳闷,那个悬挂的竹篮,我曾经站在高凳上把它取下来看过,可里面就是一些食盐、辣椒和香料等,也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时候把这些零食放进去的。我们嗑着瓜子,吃着香甜的糖果,说着笑话。说笑间,炉火黯淡了下去,母亲便添加一些木炭,火苗又蹿了上来,红红的,暖暖的。
看到我们有些坚持不住,打起了瞌睡,母亲便让父亲讲故事给我们提神。父亲端起一杯盖碗茶,深深地喝上一口,故事就随着那一缕茶香飘出……对这些不知听了多少遍的故事,我们依然是常听常新。这时,远远近近的鞭炮声开始密集起来,父亲便给我们发压岁钱,催促着我们去放鞭炮,迎接农历新年的钟声。许多年过去了,儿时和父母守岁的情景一直在记忆里萦绕,连同那红红的炉火,温暖了我们纯真的童年。
年年岁岁,我们回家过年,父母总是与我们一起守岁迎新。今年的除夕夜,春节联欢晚会还没有看到一半,父亲就闭上眼睛打起了盹,母亲给孙辈们发完压岁钱后也是哈欠不断。看到疲倦的父母,我们劝他们回房间休息,不要再坚持守岁了。母亲站起身,伸了伸腰,笑哈哈地说:“没事,喝口浓茶,冷水洗个脸,我们就清醒了。”
忽然间,我发觉父亲母亲的身体已不再如以前健朗,鬓角的丝丝白发越发明显了。默念着“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的诗句,看着日渐衰老的父母,心里有种酸楚的感觉。我知道,岁月的脚步谁也无法阻挡。
守岁迎新,炉火可亲。如今,我最大的祈盼就是每年的除夕之夜,父亲母亲都能够与我们一起分享那温馨的炉火,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