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7日
第13版:13

一盘冰肥肠下肚,感染细菌致昏迷

“凶手”的名字叫“李斯特”

近日,宁波61岁的方女士吃了从冰箱拿出来的菜后,意识模糊了10多天。万幸,经过医生全力救治,转危为安。医生提醒,食物在冰箱中存放要注意要领,避免被污染。

1 高烧、昏迷,意识模糊

宁波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俞虎介绍,一个多月前,方女士先是遭遇了面瘫症状,表现为口角歪斜、眼睛闭不上。她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头颅CT未见异常,就按“面瘫”治疗。

两天后,方女士病情加重,出现了头疼、高热等症状。当地医院考虑为病毒性感染导致的脑炎,并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病情来势汹汹,方女士的情况急转直下,陷入昏迷。

当地医生建议将方女士送至上级医院就诊,家人决定转往宁波市第二医院治疗。

入住该院神经内科时,方女士的症状进一步恶化。意识障碍程度逐渐加重,喊她的名字无法回应,不能自主睁眼,颈项强直,体温最高达到39摄氏度,最后陷入昏迷。

这些都是脑膜脑炎的典型症状。可为什么此前抗病毒及抗生素治疗都没有起效呢?

2 竟是李斯特菌惹的祸

方女士接受了腰穿脑脊液检查。化验显示,其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及蛋白都明显增高,到底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仍是未知数。

如果等待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需要3天—5天,且不一定能检测出确切的病原菌。

当时方女士病情危重,需要赶紧控制病情。沟通后,家人决定采纳医生的建议,通过宏基因检测来做病原学上的判断。

宏基因二代检测结果出炉,方女士被确诊为李斯特菌感染。据介绍,正常人体内“搜索”不到李斯特菌,但方女士的检测结果提示该细菌的丰度达到了85%以上,活跃值很高。

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现有辅助检查,方女士被确诊为李斯特菌感染导致的脑膜脑炎。该病的致死率高达20%—30%,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干预和治疗,就会危及生命。

神经内科主任范伟女介绍,目前,临床上的脑膜炎多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较为少见。李斯特菌属于特殊的厌氧菌。根据经验治疗,脑炎常用的头孢菌素等对李斯特菌无效。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此前在当地医院的治疗和入院后的初始治疗没有效果。

调整用药3天后,方女士的体温恢复了正常,病情得到了初步控制。住院期间,方女士还接受了控制脑水肿、抗炎、脑保护等综合性的对症治疗。

治疗一个月后,方女士意识基本恢复正常,能做简单的沟通。

出院后,方女士需接受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3 吃了冰肥肠,遭遇“冰箱杀手”

李斯特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细菌。这种细菌非常“顽强”,能够在低温环境下生存繁殖,冰箱这样的冷藏设备有时候反而成了它的“温床”。因此它也被称为“冰箱杀手”。

它能在冰箱冷藏室内长时间生长繁殖,甚至在零下18摄氏度的冷冻室中也能存活一年。

医生了解到,方女士平时喜欢吃各类腌菜,经常从冰箱取出后,没有加热直接食用。在这次发病前一天,方女士曾从冰箱中拿出一碟肥肠,没有加热直接食用了。

李斯特菌是食源性病原体。当食用了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如未经彻底清洗的蔬菜、水果、未煮熟的肉类、奶制品等,细菌就可能侵入人体。李斯特菌感染后,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菌血症表现、脑膜炎症状。

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比如老年人、孕妇、新生儿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李斯特菌就更容易“兴风作浪”,会穿过肠道屏障,进入血液循环,进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发李斯特菌脑炎。

4 生熟分开,充分加热

该如何避免中招李斯特菌这样的“冰箱杀手”呢?

医生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要定期对冰箱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食品长时间存放在冰箱中,尤其要及时清理易腐烂的食品。

2.在冰箱中存放食品时,应注意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能密封的尽量密封,不能密封的也要套上保鲜膜、保鲜袋等,减少发生交叉污染。

3.冰箱保存的食品,在食用前应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

一个有效的方式是,充分加热至70摄氏度以上并持续两分钟以上,包括李斯特菌在内的大多数病菌都会被杀死。

尤其要注意的是,孕妇、高龄人群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更应谨慎选择食物,避免食用生冷、不洁或来源不明的食品。

据宁波晚报

2025-01-27 “凶手”的名字叫“李斯特”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54728.html 1 一盘冰肥肠下肚,感染细菌致昏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