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4日
第08版:08

“大嫚花饽饽”——

花饽饽里的年味儿

本报记者 杨柳 摄影报道

年货节会场上的花饽饽

喜饽饽

蛇年花饽饽

文创花饽饽

随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一年一度的年货节也热热闹闹地开幕了。在琳琅满目的年货世界里,“大嫚花饽饽”的展位前总是挤满了人,格外引人注目。仔细一看,原来是摊位上摆放的一个7层的花饽饽让路过的人停下了脚步。

这个名为“金蛇迎春”的花饽饽是由“大嫚花饽饽”制作的,他们是此次年货节的商家之一。“大嫚花饽饽”的老板张杨说:“我们4个人,用了两天的时间,才将这个花饽饽做好。由于个头太大,我们是将很多花饽饽带到会场,现场组装完成的。”

“大嫚花饽饽”的展位上,花饽饽造型丰富多样,让人目不暇接。

蛇年即将到来,蛇造型的花饽饽自然成了主角。可爱的小蛇造型花饽饽憨态可掬,嘴里还叼着写有“福”字的小牌子,仿佛在给人们送来新年的祝福,灵动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除了生肖系列,还有各种寓意吉祥的造型。娇艳欲滴的花朵,层层花瓣舒展着,细腻的纹理让人忍不住想去触摸;胖乎乎的锦鲤,尾巴高高翘起,鱼鳞闪烁着光泽,仿佛在水中欢快地游动,寓意着“年年有余”。

“念念不忘”的花饽饽

张杨与花饽饽算得上是“一见钟情”。几年前的一次家庭聚会上,侄媳妇给孩子庆祝生日,订购了一款生日主题的花饽饽,一摆上桌子,就吸引了张杨的目光。

“我从小就喜欢鼓捣面食,除了日常的蒸馒头、蒸花卷,还会在过年的时候跟母亲一起蒸刺猬造型的馒头。但是这么好看的‘馒头’我还是第一次见,所以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张杨说。

自那以后,张杨便对花饽饽念念不忘,她先是试着自己在家研究、制作,后面又到山东青岛,找到一位花饽饽非遗传承人进行学习。学成后,她回到家便开始试着做花饽饽,送给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不出意外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后来,便有了现在的“大嫚花饽饽”。

真材实料 果蔬调色

色彩鲜艳、造型丰富的花饽饽,在年货节上吸引了许多顾客的目光,却也有很多人提出了疑问:这么漂亮的颜色,是怎样做出来的?

每当这时,张杨都会耐心地告诉顾客,店里的花饽饽,全部都是用果蔬汁、果蔬粉调色的,安全健康。

绿色来自于菠菜,黄色来自于南瓜,粉色来自于仙人掌果粉……每次制作花饽饽时,调色这一步是最麻烦的,但张杨坚持一定要用果蔬调色。除此之外,她还坚持用上好的五得利5星面粉和面,并加入牛奶,让面团变得更加松软、光滑。她说:“花饽饽不仅要好看,还要好吃,用真材实料做出来的花饽饽,顾客吃着才放心。”

和面、醒发、塑型、二次醒发、进蒸锅,制作花饽饽的过程繁琐且费时,但张杨却乐在其中。每当花饽饽从蒸箱中拿出来的时候,都是张杨最开心的时候。

现在,张杨的顾客们,每当家里有孩子过生日、老人过寿、订婚、结婚等重要的日子,都会来订上一个花饽饽。

花饽饽,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新年将至,在一个个喜庆的花饽饽中,年味儿也越来越浓。

2025-01-14 本报记者 杨柳 摄影报道 “大嫚花饽饽”——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54040.html 1 花饽饽里的年味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