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沧县的徐女士头晕难受,去沧州市中心医院眩晕一科就诊。徐女士的核磁共振和脑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其右侧颈内动脉几乎完全闭塞,这意味着向脑部供血的4条主要血管中,有一条已经严重受阻,头部供血明显减少。如果病情进展,徐女士就会有急性脑梗死的风险。因此徐女士被列入脑卒中高危人群管理范围,急需手术治疗。
面对这一复杂病情,如果单纯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也就是说将颈部斑块从颈动脉中取出,虽然可以清除颈动脉近端的斑块,但是因远端闭塞处位于颅内,手术剥除困难,无法恢复远端血管的通畅;而单独使用颈动脉球囊支架治疗,也就是说用球囊和支架扩张颈内动脉狭窄部位,因近段颈部斑块几乎闭塞,球囊和支架无法通过,导致该手术无法施行。若将手术分为两次进行,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加剧其身心痛苦。因此,一个既能进行开刀手术又能进行介入治疗,在同一手术室同时完成两种手术方案,成为最佳的治疗选择。
眩晕一科请脑血管病外四科的医生进行会诊。脑血管病外四科主任张文高迅速组织疑难病例讨论。结合徐女士的病情及家庭状况,团队最终决定在沧州市中心医院的复合手术室内,由同一团队同时完成两种手术。这也是沧州市中心医院复合手术室首次成功完成神经外科手术。
手术在全麻条件下进行。首先,通过开放性手术剖开颅外段颈内动脉,在电生理监测的保驾护航下,剥除斑块,解除近段的颈动脉狭窄,为颈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创造条件。
随后,立即进行脑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徐女士斑块切除后颈内动脉近端通畅,但远端血管仍然重度狭窄。于是,团队立即进行对徐女士的远端颈内动脉应用球囊进行扩张。考虑到徐女士50多岁,血管弹性良好,医生果断采用球囊扩张重度狭窄的血管,患者血管恢复通畅,术中未放置支架,从而避免了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麻烦。
术后两天,徐女士复查头颈部CTA,结果显示,血流通畅,灌注明显改善,头晕症状消失。一周后,徐女士顺利出院,恢复良好。
张文高介绍,在脑血管疾病中,61%的脑梗塞病人是因颈内动脉狭窄引起的,因此,只要在脑卒中发生之前,解决好颈内动脉狭窄的问题,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对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带来明显的效果。
复合手术室也叫复合一体化手术室、杂交手术室。沧州市中心医院复合手术室今年9月份正式启用,通过DSA设备与外科在百级层流手术室中的全面整合,实现微创介入手术与传统外科开放式手术相结合。相比传统微创介入手术和外科类手术“内外分家”的手术方式,复合一体化手术患者无须在导管室和外科手术室间来回转移,也避免了多次禁食麻醉,达到单次手术处理多种疾病的目的,从而有效降低手术风险、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手术痛苦、降低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