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手机铃声打破了宁静。堂哥焦急的声音传来,告知我,母亲头部不适,精神困倦。母亲本就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让我预感到一丝不祥。
刚刚经历过婆婆脑干梗塞的惊险抢救,积累的经验让我敏锐地察觉到母亲病情的严重性,便赶紧联系丈夫。我的两个哥哥平时一个在外地务工,一个住得离老家远,而我家靠近县医院,父母平素有病,我和丈夫已习惯了主动担当。
当下,我和丈夫赶紧请了假,驱车两小时,将母亲带到县人民医院。检查结果令人揪心:母亲小脑部分梗塞。
住院部人满为患,只能次日入院。还记得那晚,母亲坐在床上,满面通红,始终打瞌睡。我忧心忡忡,几乎一夜未眠。
次日,母亲住院,一进病房即被各类仪器“五花大绑”。经过几日的治疗,母亲病情渐趋平稳,总算有惊无险。虽然幸运地未留后遗症,但是长期的房颤和脑内小面积梗塞让母亲的生活不再轻松。医生建议她长期吃华法林,但需家属定期送她来医院化验。问我们是否让她吃药,我和丈夫异口同声答:“吃!”
就这样,每个月我们都送母亲去医院化验。每次取回化验单,我都会依据数据判定是否需要调整药量。为方便下次对比,我总会用铁夹子收好化验单。母亲极为信任我的“专业水平”,常笑言我是她的护士。母亲的检查结果总是有所波动,历经数次的精心调整,几个春秋过去,才相对稳定下来。
岁月匆匆,10年过去,母亲的病情一直控制良好,可今年春天,肺炎却无情地带走了她。
今年夏天,我身体稍有不适,找药时,在药抽屉里翻出这本用铁夹子夹住的化验单。那一刻,我摩挲着这本化验单,仿佛牵着母亲的手,泪眼朦胧中,这些年陪母亲检查的场景,如电影镜头般闪现。10年岁月,整整50张化验单,每一张都是母亲与病魔抗争的见证,也是我和丈夫的护母“日记”!
如今,这些化验单默默地待在药抽屉里,再也等不来下一次的更新了。等我自己百年之后,带着这本“日记”去见母亲,相信她一定还认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