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小美偶然发现脖子上有个小小的肿块,到医院检查时,竟被医生告知是甲状腺乳头状癌。
1 脖子上有个小肿块竟是癌
浙江35岁小美(化名)是一位职场女性。近日,她在梳头时,偶然发现脖子上有个小小的肿块。
“这大概是因最近压力太大,睡眠不好造成的吧!”小美心想,问题不大,也没有太在意。几周后,小美发现肿块似乎变大了,偶尔会感觉到吞咽困难,这让她开始有些担心。小美的丈夫劝她去看医生。
小美到医院后,医生触诊时摸到了她脖子上的硬块,并让她做了几次吞咽测试。接着,医生安排她做超声波检查,结果显示,小美的甲状腺左叶有一个2.5厘米大的结节、左侧颈部还有一个1厘米大的淋巴结。
根据结节的形态和大小,医生决定进一步进行细针穿刺活检,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不幸的是,活检结果显示结节是恶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
对小美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得癌症,特别是我还这么年轻。”小美说。
不过,甲状腺癌相对来说是治疗效果最好的癌症之一,尤其是乳头状癌,预后相对较好。
随后,小美被安排进行腔镜下甲状腺全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手术。手术过程顺利,医生在切除肿瘤并清扫淋巴结的同时,还保持了颈部的美观。术后,小美进行了放射性碘治疗,以清除可能残留的癌细胞。
2 甲状腺结节有哪些风险因素
据了解,全球有30%—50%的人一生中可能会发现自己长了甲状腺结节,尤其是40岁以上的女性,得这个的几率比男性高很多。这是因女性的荷尔蒙波动,如妊娠、绝经等因素,会影响甲状腺的健康。
为什么会长甲状腺结节呢?有几个常见的风险因素:
缺碘 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必需元素,长期碘摄入不足会促使甲状腺过度增生,容易形成结节。这在某些缺碘的内陆地区比较常见。
家族遗传 如果你的家人,特别是父母或兄弟姐妹有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癌史,你也就更容易长出结节。
辐射暴露 颈部辐射暴露,尤其是儿童时期经历过头颈部放射治疗,会显著增加结节和甲状腺癌的风险。
压力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压力会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增加甲状腺结节风险。
生活习惯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吸烟、酗酒,甚至长期睡眠不足,会打乱体内的激素平衡,对甲状腺造成影响。
性别和年龄 女性的发病率比男性高,且随着年龄增长,甲状腺结节的风险也会增加。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体重过重或有代谢异常问题的人,甲状腺结节的风险也会增加,这与体内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
自身免疫疾病 如桥本氏甲状腺炎这类自身免疫疾病,会导致甲状腺慢性发炎,并可能形成结节。
大部分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只有约10%的结节有可能是恶性。
风险较高的结节,通常是那些超声下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纵横比大于1、内部有钙化点的。
那些超声报1/2/3类、小于1厘米、没啥症状的结节,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当然要医生说了算)。对于这类结节,只需要每6个月—12个月去医院做个超声检查,看看有没有“变大”或“惹事”的迹象。
关于甲状腺癌发病率的问题,《中国癌症报告》在202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居我国新发癌症第7位,而2024年的数据中,甲状腺癌已上升到我国新发癌症第3位。
甲状腺癌在15岁—44岁这个年龄段中发病率居第2位。这也就是说,近年来,青年人群的新发甲状腺癌,不是“感觉上”增加了,而是“实际上”增加了。
3 健康人群如何预防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手术可以是部分切除,或全甲状腺切除,具体看结节的大小和位置。
如今,还有一些微创技术,手术切口更小、恢复更快。
虽然手术技术相当成熟,但是也不是“零风险”的,术后并发症还是可能会发生。
最常见的是喉返神经损伤,这会让你的声音变得有点“性感”或嘶哑,甚至可能让你一段时间内说话吃力。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声音会随着时间慢慢恢复。另外,还有甲状旁腺功能受损、血肿、感染等风险存在。
对于甲状腺半切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可以考虑术后5年左右停用甲状腺激素药物;对于甲状腺全切除的患者,终生激素替代治疗是必需的。对于肿瘤侵犯周围器官或者淋巴结转移较严重的患者,术后需要加做碘131治疗。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像合理饮食、避免过度辐射,这些都有助于防止病情复发。
健康人群如何预防甲状腺结节?
保持适量的碘摄入,过少或过多都会影响甲状腺功能。
保持良好的心情、健康饮食和作息,这些都能帮助你远离结节困扰。
定期体检很重要,尤其是家里有甲状腺问题的“家族史”,及时发现和正确诊治是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
当发现脖子上有异常的肿块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尽快就医检查。
据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