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铁城镇的西北部,有一个小村庄叫靳庄。村里有一口井,现在是用大石碾盘盖着的。井口直径一米,地面距水面5米,水质甘甜,人们称它为“恩井”。
冬日的早晨,井口升腾起团团薄雾,似仙境一般富有诗情画意。
据说,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靳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为靳庄,至今不到500年。靳氏祖先迁移至此,为农耕生活所需,先后在村里几处打井,但打出的井水都是咸水。为此,人们很苦恼。
后来,村里几位在外耍杂技的人走南闯北,每到一地就打听什么样的地块能打出甜水。后来,他们终于在天津静海的一个村子里,听到几位富有经验的老头们正在讲打井找水的秘诀。据他们说,在植被长得茂盛的低洼地里容易打出水质甘甜、水源旺的井水。
他们喜出望外,回家后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众位乡亲。当时正是明朝崇祯十八年(1645年),大家四处寻找符合条件的地方,结果发现村东正合适。他们组织人力,选了一个良辰吉日,在村东打起井来。果然,打到6米处井水便喷涌而出,人们一尝,水真的甘甜清冽。村民们奔走相告,还买来鞭炮燃放庆贺。
喝了百年咸水的历史至此结束,村民们无不感谢当年四处打听的杂技艺人。
那时,就连邻村万粮侯村东头的村民也都来这里挑水,人们说说笑笑,好不快乐。有了这口井的润泽,村庄里才生机勃勃,人们才世世代代地繁衍下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口充满灵气的古井成了村里最古朴、最生动的景致,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