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市区的7岁女孩小然迷上了买小马宝莉卡片,为了拆出稀有卡,她一个月竟花了上千元。即使这样,小然还是不停地要求妈妈继续买小马宝莉卡。
为集卡欲罢不能
一个月花千余元
“我拆出一张稀有卡……”几天前,小然高兴地拿着一张新的小马宝莉卡片对同学们说。大家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起这张卡片,话语间满是对卡片上精美图案的赞叹。
小然是动画片《小马宝莉》的铁杆粉丝,她的第一张卡片是同学送的。起初,小然只是觉得卡片很漂亮,便试着买了几张。随着这类卡片的风靡,她越来越喜欢这些卡片,从此一发不可收(右上图)。
小然妈妈对小然买卡的行为十分头疼。每次去商店,小然总是第一时间冲向摆放卡片的区域,眼睛紧盯着那些漂亮的卡片。尤其看到新出的款式,她更是挪不动步。小然也常常在网上浏览售卖小马宝莉卡片的店铺。为了拆出稀有卡,有一次,她竟花了300多元买卡。一个月下来,小然竟在买卡片上花了1000多元。
“稀有卡哪有那么容易拆出,我都不知道给她买了多少包卡,才拆出了一张。”小然妈妈无奈地说,孩子渴望集齐所有的卡片,以完成自己的“收藏大业”。
随着玩卡的孩子越来越多,卡片也成了社交工具,“没有卡片就落伍了,我们学校很多同学在集卡。”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告诉记者,大家平常交流会以“集卡”为话题,不少同学为了获得稀有卡而不断购买。
卡包抢了文具风头
线上线下热度不减
日前,记者走访市区学校周边的文具店、超市发现,不少商家都在售卖各式各样的卡包盲盒。其中,以小马宝莉和奥特曼为代表的卡包盲盒摆在“C”位,按照价格和稀有度进行分类摆放。
“这是今天刚到的小马宝莉卡,很快就能卖完。”新华区一家文具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小马宝莉卡有2元包、5元包和10元包。不少孩子一次就买好几包,甚至有孩子一次要买一整盒。有的孩子满心期待地拆开小马宝莉卡包,发现没有稀有卡,失望之下竟直接将卡片全部扔掉,嘴里还嘟囔着:“怎么又是这些普通卡,一点都不稀罕。”
小马宝莉卡不仅在实体店铺中掀起了购买的热潮,在线上也同样热销。记者在某购物平台上搜索“小马宝莉卡”看到,销量超过万件的小马宝莉卡店铺比比皆是。甚至有的店铺销量超过100万。
一些在直播间买过卡包的孩子告诉记者,直播间中虽写着“禁止未成年人下单”,但是他们还是顺利购买了。
莫让孩子
过度沉迷“卡”中
当孩子热烈讨论这些卡片时,家长的担忧也随之而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家长对孩子收集卡片感到担忧。
“我其实不大希望孩子集卡,买几张玩是可以的,但是不想孩子过度沉迷。”市民崔女士说,起初她没在意,以为孩子喜欢就买一些,过几天新鲜劲过了就不买了。没想到这类卡包盲盒总是出新卡,孩子买不到喜欢的卡片,就总要继续买。她很担心孩子因此耽误学习。
对此,沧州市车站小学教学副校长翁增光表示,家长面对孩子集卡行为不必过于焦虑,更不要加以批评。首先,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喜欢集卡的原因和目的。之后,家长要引导孩子认识集卡可能带来的后果,如规定一个月或一周给孩子固定零用钱,若用于买卡,购买文具和零食的钱就会相对减少。另外,家长要合理控制孩子玩卡时间,明确孩子必须先完成作业等应做之事后才能玩卡。
“家长应引导孩子学会适度控制,把握好分寸,而不是无限制地任由孩子买卡。”翁增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