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
第12版:12

湮没在云烟中的任丘行宫

沙村(思贤)行宫

■李富丛

任丘自古以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比较发达。明清时期,朝廷定都北京后,河北成了京畿重地。而任丘又处于北京南大门,自然也就成为皇帝南巡的必经之地。明清时期,任丘境内供皇帝出行驻跸(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的行宫有4座,分别是:圈头行宫、赵北口行宫(以上两个地方今属河北安新县)、哑叭庄行宫、沙村行宫。

皇帝的行宫

行宫是在京城以外,供皇帝出巡时居住的场所。行宫的分布和兴建与皇帝出巡的路线密切相关。行宫虽然都是皇帝出巡时的临时居所,但由于距京城的远近、皇帝的喜好不同,其使用频率也不同。有的行宫自建成后皇帝一次都没有居住过,有的则在历史上起到过特殊的作用,如避暑山庄,就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明清时期,任丘境内坐落着圈头、赵北口、哑叭庄、沙村四座行宫。其中,圈头、赵北口行宫都建在白洋淀附近。其兴建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皇帝在这里举行水上围猎(俗称“水围”)活动,二是为了皇帝视察白洋淀河工。

2013年,任丘市北辛庄乡香城铺村,发掘出了明清时期的“京德古驿道”部分遗迹,上面清晰可见马蹄印和车辙印。古驿道最窄的地方12米,最宽的地方19米。驿道是皇帝和高官通行的“国道”,它的规模和规格是最高的,沿线及其附近各种建筑和配套设施都很齐全。由此可见,当时皇帝经常在任丘出行暂住。

圈头行宫里听乐曲

圈头行宫建于康熙年间,位于圈头乡政府南侧,坐北朝南,三面环水。行宫占地9.12亩,东北方向与赵北口镇依水相连,东与鄚州隔水相望。

行宫建有正殿5间,皇后宫3间,西朝房8间,南朝房5间。南有御林军驻地、北有息舟坊、东北角有望围楼、西南角有庙宇,东南各设宫门。整个行宫碧波环绕,风清水秀,尽显华贵优雅的风格,为典型的清代建筑。行宫几经水患、战乱,如今已不复存在。

《安新县志》记载,明、清两朝都有帝王曾驻跸圈头村。明永乐帝朱棣曾建“乐驾台”,清康熙帝玄烨在白洋淀水上围猎近40次。行宫所在的村子早年称富家屯,乾隆年间改称圈头,后来在白洋淀附近有了“金圈头”的美誉。

乾隆十八年(1753年),乾隆陪同皇太后在圈头行宫暂住,聆听了乐工演奏的乐曲后,大加赞赏,并御赐飞龙旗、飞虎旗各一面和雕龙红蜡。

65次迎驾的赵北口

赵北口行宫初建于康熙八年(1669年),不仅供皇帝水围时居住,也是东巡(山东祭孔)、南巡(巡视江浙)和巡视畿辅河工时必经的一站。通过对《清实录》里的驻跸记载统计,先后共有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在此住过65次,这在清代行宫里面也是屈指可数的。

赵北口行宫坐落在赵北口镇西北,包括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行宫宫殿区占地约12亩,建有大殿、皇后宫等。东南有坐辇处,西建御花园,东大门前建有一座石坊。从赵北口行宫向西远看,悠悠淀水潺潺东来,向南看有十二连桥,如巨龙腾起。

苑景区位于宫殿区西侧。乾隆四十二年,时任直隶总督周元理为迎合乾隆皇帝的喜好,将行宫西侧部分淀河填平,仿照江南园林样式,修造亭台廊榭,种植花草树木。结果,周元理的这次扩建引发了乾隆皇帝的强烈不满,认为此次扩建属于白白耗费人力和物力。

赵北口行宫存在100多年,迎来历代皇帝65次驻跸,可谓是繁华一时。当地举人王应鲸曾在诗中写道:“北口关头行殿开,龙亭高矗水潆洄。渔舟童子垂丝钓,群唱春明玉辇来。”可见,当时的百姓对于皇帝的驾临已经习以为常。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行宫就常常会迎来帝王的銮驾。

康熙、乾隆等皇帝驻跸赵北口不仅仅都是水围,更多的是巡视。乾隆皇帝一生6次南巡,其中有5次经过赵北口,并在赵北口行宫里度过了5次元宵佳节。地方官员为了烘托节日气氛,每次都会在行宫附近举行烟火和民俗表演。

安静的哑叭庄

“皇帝的车马出赵北口,过鄚州城门,沿香城铺“京德古驿道”,行走60多里到任丘城下,就是哑叭庄行宫。

哑叭庄行宫,位于现哑叭庄村北部。乾隆《任邱县志》记载:“明太宗行宫旧址在县西3里、约50亩。宫右有御道,自鄚市由临河至石门。太宗幸南京,来往驻跸于此,遗井尚存。”哑叭庄行宫原是朱棣为朱元璋修建的,靖难之役后,行宫就归朱棣所用。

有一年,朱棣出京驻跸哑叭庄行宫。当地老百姓听说朱棣来了,都非常害怕。因为“靖难之役”内战3年,百万军队拉锯血战,给百姓造成极大的伤害。任丘百姓遭征战、抢掠、饥饿,死伤无数。百姓听说朱棣来了,都心生畏惧。

有一天,朱棣和随从走出宫门,到村里走访。他走到大街上,连个人影都看不到。于是,朱棣和随从继续往村外走。他看到有一个人在地里干农活,急忙让随从把这个农夫喊过来。结果无论朱棣问他什么,他都用手比划,一个字也不说。

朱棣让随从传唤县令问到:“这个村子的人都像他一样吗?”县令急忙回答不是,是村民害怕惊扰了皇帝,所以不敢作声。朱棣听后很郁闷,随手写下:鸡不鸣,狗不吠,婴不啼,人不语,城西庄者哑叭庄也。然后,他对县令说道:朕今更城西庄之名为哑叭庄,卿当志之入籍也。从此,城西庄就更名为哑叭庄,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豪华的沙村行宫

随着康乾盛世的到来,清朝国力进一步增强,国库充盈。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沙村行宫建成。它位于今思贤村的西南方向,清末以后逐渐毁弃,今已无存。

整个行宫占地面积约百亩,由假山、花园和宫院组成。大门向东,门前有跑马道,常年有兵丁护卫。该行宫为典型的宫院式建筑:红墙、黄琉璃瓦,重檐飞翘、雕梁画栋。行宫墙内分里外三层,层层回廊曲折,互有拱门相通。

皇帝驻跸时居于中间的正宫,大臣及其他随从分住于东西两厢。正宫后面系用卧虎石修造的假山,上种有松柏等树木;东北角有一池塘,内养观赏鱼类,塘上建有一座汉白玉月拱小石桥,非常精致。

行宫一定程度上就是移动的皇宫,既方便皇帝出行,又要显示皇家的威武。当时,沙村行宫的建设规模和豪华程度是当地其他建筑不能比拟的。

这个行宫所在的村子曾名“沙村”,乾隆皇帝赐名为“思贤村”。所以,行宫又名思贤行宫。乾隆皇帝六次南巡中,有四次驻跸思贤行宫。

这几座行宫虽已湮没在历史云烟中,但曾经带动了任丘交通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故事。

2024-10-17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43355.html 1 湮没在云烟中的任丘行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