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忽晚,山河已秋。偷得浮生半日闲,我坐在摇椅里,沐浴着初秋灿烂的阳光,捧读一本古诗词,跟随诗人的脚步静静欣赏他们眼中的秋之美,在一步一景中细细体会古老文字里的秋韵和秋味。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白居易这首《微雨夜行》用短短20个字,将他现实主义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夜未央,初秋的绵绵细雨,如丝如缕落下,于无声无息中打湿了诗人的长袍。他真切地感受到了秋的点点寒意,却并没有生出孤单寂寞冷的感慨,依然步履悠闲地穿行于秋夜微雨中,不疾不徐。
诗中并没有说他要去做什么,或许只是单纯走一走。不知夜行于秋雨中的他,是否平静淡然。可有什么关系呢?勇敢地在这样的夜雨中走一走,足以化解心中的万千愁绪。走累了,回去睡一觉,明天又是一个艳阳天。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一个天蓝云淡的秋日,苏轼漫步于菊花园中。绽放的秋菊在秋风中展现着风姿。欣赏着这个季节独有的美,看着这些争奇斗艳的菊花,诗人脑海中浮现出了那些美得宛若菊花的女子。
于是他将原本多用于形容美人的“轻肌弱骨”用在了菊花身上,将菊花独有的纤弱而傲娇的美描绘得令人沉醉。菊花在秋霜起、百花落时盛放,让人不得不顿生敬佩。就像苏轼,在仕途坎坷时,依然处变不惊、心态平和,开创出一派豪放清旷词风。他的乐观与豁达,令世人敬仰。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的这两句的秋叶吟咏诗,堪称经典。那满山的枫叶,在秋的怀抱中,燃起了别样的明艳,灿若云霞。这难得一见的秋日盛景吸引着诗人的目光,让他不禁停下马车,坐在落日余晖下,慢慢欣赏。我猜,那一刻他一定心潮澎湃。只因人生即使入秋,也可以活得丰盈、热烈。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北宋诗人孔平仲漫步在秋的小径,感受着风的轻抚。秋风生华实,这是生命的轮回与延续,更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田野间,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果树上挂满熟透的果实。这是农民一年的希望与期盼。
秋,是时光沉淀出的美好。让我们怀一颗平和之心,欣赏这秋的静美吧。在这繁华与凋零交织的世界里,感悟生命的坚韧,找寻内心的宁静与坚定,积蓄力量迎接未来的风雨与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