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9日
第08版:08

许多成年人也患多动症

医生:不是行为问题,而是精神疾病

长期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很难坚持完成一件事,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这些容易出现在儿童身上的问题,同样困扰着很多成年人。成人多动症的症状及继发的情绪问题备受重视。

1 陷入反复内耗,竟是儿时病因作怪

成人多动症的专业名称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起病于儿童时期。相关研究显示,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6.4%,成人多动症患病率约2.8%至4.4%,其中有一部分儿童患者随着大脑发育的逐步完善,到成年时症状会消失。若未经治疗,约一半的患者成年后仍会受此疾病困扰。

有些成人多动症患者表示,因认知不足,自己直到20岁—30岁才得以确诊。

今年刚刚取得硕士学位的北京市某高校女学生陈某有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打算,因觉得注意缺陷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学术进展,她来到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临床心理科就医。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她于今年4月被确诊为成人多动症。

陈某在社交媒体公开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当年高考考上了985大学,但从小到大老师对她的评价常常是“聪明但不认真”。除了难以控制注意力影响学业表现,她也容易出现情绪上的问题。

临近硕士毕业,她写毕业论文时一直在拖延,常常无法阅读文献,也无法动笔写作。经过治疗后,她的情况得到改善。

既是成人多动症患者,又专注于成人多动症研究的心理学硕士涛哥(化名),在“知乎”上公开讲述了自己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医生钱秋谨处确诊成人多动症的经历。涛哥说,因为成人多动症诊断标准之一是12岁以前出现症状,所以去诊断成人多动症时,让医生了解患者的发育史和成长史尤为重要。钱秋谨不断让他回忆小学期间发生的事情,并拿出成人多动症的量表,让他根据小时候的情况填写。最后,综合心理评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问诊收集到的信息等,钱秋谨将他诊断为成人多动症。

“很多成年患者被确诊之后感觉如释重负,觉得自己从小到大无法克服的拖延、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终于找到了原因——不是自己意志不坚定或品质不好,而是确实生病了。”钱秋谨说。

2 成人多动症是神经发育方面的疾病

精神疾病比躯体疾病更难发现。钱秋谨说,成人多动症是神经发育方面的疾病,其发病是从童年开始的。

以前,大部分家长意识不到孩子可能存在多动症的问题,或者即使有人提醒,也拒绝正视,对精神疾病十分忌讳,导致很多患者成年后才得以确诊。尤其是患有成人多动症的女孩,外在表现可能不太典型,平时比较文静,可能只是上课走神、发呆,更加容易出现漏诊。

值得注意的是,成人多动症患者出现精神类共患病的比例约占1/3到2/3,最常见的症状是对立违抗、品行障碍、焦虑、抑郁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郑毅认为,共患病会进一步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导致成人多动症患者在工作、社会交往、家庭关系中更易出现问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香莲说,有的成人多动症患者以为是自己不好,因而做出自我伤害或自我惩罚行为。有一位患者目前已年近40岁,从事文字工作。她从小就很难集中注意力,上课经常走神。为了强迫自己认真听课,她经常拿铅笔扎自己的腿。长大后,她又想了其他一些办法来自我改善,如制订计划以减少拖延,但收效甚微。被确诊成人多动症后,她感到释然——终于可以撕掉以前被别人贴上的“懒”“笨”“马虎”等标签。

还有一位患者,经常和他人发生冲突,频繁更换工作,也难以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他认为是自己的性格有问题。被确诊成人多动症后,他接受了规范治疗,更好地融入了社会。

3 不要等孩子问题严重再去重视

“多动症不是行为习惯问题,而是精神疾病。”郑毅说,公众对精神疾病仍有较强的“病耻感”,即因自己生这种病而觉得羞耻。很多家长只有当孩子的问题严重了,影响了学业,才会重视。对于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很多患者和家属顾虑较多。目前,不少儿童医院、综合医院也设立了精神科,希望可以促进精神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陈香莲提示,成人多动症患者确实容易出现一些反社会的行为。这不仅与疾病本身有关,还与他们从小面临的环境和评价有关。成人多动症患者的一些表现,往往会被误解为品行问题,这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让患者内心的“炸弹”越埋越大。无论是患者的家人,还是周围的社会环境,都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与关爱,鼓励他们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

《14个迹象表明你不是懒,是成人多动症》《成人多动症不同阶段的表现》……随着各种科普文章在社交媒体上的流行,不少年轻人越看越觉得自己的症状与成人多动症一样。对此,郑毅表示,一方面要摒弃对精神疾病的“病耻感”,不讳疾忌医;另一方面也不要轻易给自己“戴帽子”,绝大部分人只是偶尔有焦虑、抑郁的现象,并非患病。

据新华网

2024-10-09 医生:不是行为问题,而是精神疾病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42551.html 1 许多成年人也患多动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