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3日
第13版:13

48秒入睡,大笑会晕倒,晚上噩梦不断

23岁女孩被“秒睡”折磨10年

一条“女孩基因突变最快48秒睡着”的消息曾冲上热搜。热搜中的这名23岁女孩姜姜(化名),从初中开始一上课就睡觉,大笑会晕倒,晚上噩梦不断,就这样被折磨了10年。她直到入院检查才知道自己得了一种罕见病——发作性睡病。

1 不可控进入睡眠状态

发作性睡病,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终身性睡眠障碍。在白天,他们常常会不可控地进入睡眠状态,或是突然因浑身无力而跌倒;到了晚上,他们忍受着频繁的睡眠瘫痪、夜间睡眠紊乱等痛苦,甚至难以区分现实与梦境。一些患者还常常伴有肥胖、性早熟、心血管等疾病。

从发觉自己几乎每天晚上会“鬼压床”,到最终确诊,橙冬(化名)历经了7年左右时间。其间,她检查过脑电图、核磁共振、CT,初步结论是:没什么病。换医院后,她给医生看了一段自己病情发作时的视频,医生推测是发作性睡病,经检查后正式确诊。

2 陪孩子出去玩,中途坐下来睡10分钟

2010年,橙冬在与人聊天时头晕了一下,“仿佛大脑内部被重击一下,但很快症状就消失了。有时候,我一兴奋,头就会突然这么晕一下,但频率还不算高,就也没有去医院看。”

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特别”,是在2011年。这一年,橙冬怀孕了,她很严肃地告诉老公:“不要跟我随便开玩笑,我情绪一激动,就会头晕、腿软,如果摔一下就不得了。”好在,橙冬在怀孕期间没有犯病。

2015年的春天,经过睡眠监测分析以及其他一系列检查,橙冬被正式确诊。她看了很多医学科普知识,也从医生那里了解到: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终生性睡眠障碍,白天过度思睡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如今,每每提到孩子,橙冬总是会陷入愧疚与自责,因生病,平日里她无法陪伴孩子出去游玩。即使在陪女儿写作业时,她也会不受控制地睡过去,女儿去动物园玩一趟,她甚至需要中途坐下来睡上10分钟,不得不让孩子跟着丈夫先走。

3 疾病带来的不仅是困,还有自卑

和橙冬相比,来自天津的发作性睡病患者萌萌(化名)的确诊过程只花了3年时间,但作为一名幼儿期发病的患儿,这一疾病给她带来的影响或许更深远。

萌萌的父亲王先生透露,女儿如今是一名3年级学生,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就开始出现了一些疾病的征兆,正式确诊是在2021年3月。

“那是在2018年7月左右,老师来告诉我们,我女儿在班上上课状态不好,上了4节课有2节课是在睡觉的,中午也要回家午休近一个小时,晚上回家作业基本写不完。”王先生一家人都很担忧女儿的学业。

女儿有两次猝倒的经历让王先生记忆深刻,一次是跟别人说话的时候,聊着聊着摔倒了,一次是在上下楼梯时,突然腿软摔倒。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睡眠障碍研究中心主任于欢表示,发作性睡病是一种高发于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群的神经系统罕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点包括日间过度思睡、猝倒,睡醒转换期出现幻觉和睡瘫,此外患者还会出现体重增加、焦虑抑郁、夜间睡眠片段化、睡眠不安稳,出现各种梦游等异态睡眠,其中,梦魇、睡瘫和幻觉常常伴随发生,为患者增加了很多痛苦。”于欢说。

疾病为萌萌带来的不仅仅是“困”,还有自卑。“学习开始跟不上了,慢慢地,她的朋友也越来越少,很多同学会喊她‘瞌睡虫’,在学校难免受到同学们的排挤。萌萌的身体慢慢发胖,行动也开始变得迟缓,久而久之,她不愿意跟大家去交流,也不愿意说话了。”王先生坦言。

王先生前前后后带女儿去过4家大医院,医生怀疑她患有“发作性睡病”,但没有什么治疗措施,也没什么特效药。

4 发作性睡病,无法就病因开展治疗

“针对发作性睡病,还无法就病因开展治疗,国际、国内均采用神经兴奋性药物控制思睡症状,在国内,国产‘莫达非尼’的价格还相对昂贵,并非每个人都可以承受。”于欢进一步表示,当前有很多患者尝试使用“盐酸哌甲酯控释片(专注达)”这一药物开展治疗,一个月大约花费700多元,用药负担相对小一些。

于欢呼吁,当前包括临床、社会大众对于这一疾病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只有提高大家的认识,才有助于这一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患者暴敏冬的愿望很简单,她希望“发作性睡病”能被纳入国家罕见病第二批目录,希望全社会能关注到这一罕见病患者群体,希望能有更多药企为此研发新药,也希望更多潜在患者能尽早接受治疗。

“也许有一天,我们国家的医药企业能研发出对症的药物,让药物的价格再低一些,患者的负担再少一些,甚至有更先进的医疗科技,可以把我们治好,那就更好了。”暴敏冬说。

据澎湃新闻

2024-09-23 48秒入睡,大笑会晕倒,晚上噩梦不断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41101.html 1 23岁女孩被“秒睡”折磨10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