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崔儒靖)9月5日,记者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强市,多个重大项目正在全力推进。
我市致力于做大做强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等市域主导产业,持续推进临港产业聚链成势。目前,河北泰艾锐捷年产10000吨碳气凝胶用前驱体、华茂伟业10万吨/年特种化学品、中科艾尔超洁净气路系统关键零部件等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同时,代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国华第三批光伏大基地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河北广祥制药高附加值原料药项目正在设备安装调试,河北八亿时空年产1351吨高级医药中间体及年产30吨原料药项目正在进行试生产。此外,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已揭牌成立。
目前,黄骅港集装箱、滚装、原油等码头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目前,综合港区9号10号通用泊位工程、液体化工码头工程、船舶燃料油码头工程加快建设。煤炭港区原油码头工程、综合港区滚装码头一期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煤炭港区五期工程、综合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综合港区10万吨级通用泊位工程等项目正在加快开工前各项手续办理。截至目前,黄骅港综合港区、散货港区已建成泊位全部实现对外开放,开放泊位共计22个。今年1月至7月,黄骅港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5504.9万吨,同比增长15.8%,外贸货物增速位居河北省港口前列;完成货物吞吐量2.08亿吨,同比增长9.21%,增速居河北省港口第一位。
在物流枢纽建设方面,我市正加快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渤海投资集团粮食枢纽项目已完成备案手续,黄骅港大宗散货煤炭堆场工程、黄骅港大宗散货矿粉堆场工程加快建设,预计年底前竣工投入运营。
我市还积极出台一系列措施,优化港口营商环境。认真落实“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各项便利化服务举措,设立进出口鲜活易腐农食产品查检绿色通道,确保外贸货物快捷通关。此外,黄骅港在智慧港口建设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翻堆取装全流程智能化的煤炭港,并建成了全水域智能潮汐应用平台和水文气象实时监测预警一期平台,进一步优化了水上交通管理。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码头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黄骅港煤炭港区五期工程、综合港区10万吨级通用泊位工程等项目能够在年内实现开工建设。同时,不断扩大黄骅港的货物种类,支持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申报进境粮食、肉类、冰鲜水产品等海关指定监管场地,从而丰富口岸的货物种类结构,促进口岸经济的聚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