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亮 摄影报道
如今,陪驾员是非常火的一个职业。对于新手司机来说,找个陪驾员练车似乎是一条捷径。在各个网络平台,陪驾服务层出不穷。
记者调查发现,与相对成熟的驾校培训相比,陪驾行业缺少相关规定或标准,从业人员和车辆状况也参差不齐。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也存在较大争议。
准入门槛低
收费无标准
家住市区颐和庄园的徐女士考取驾照已经5年了,但摸方向盘的次数屈指可数。前一段时间,徐女士的老公被公司派到外地工作,她便有了买辆新能源汽车自己接送孩子的打算。对于徐女士来说,最大的难题不是选择哪款车,而是如何重拾驾车技能,并克服长时间未开车带来的心理障碍。
“有朋友提出能教教我,但我有点不放心,总怕剐蹭了人家的车。”徐女士决定通过中介找一名陪驾员。她打开网络平台后,以“沧州汽车陪驾”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有100多条相关信息。在购物平台、直播网站和社交网站上,也有大量相关信息。在这些平台上,陪驾价格参差不齐,根据是否需要提供车、用什么车等进行划分,从每小时50元到100多元不等,定价并无标准。
记者查询发现,除了陪驾公司外,网上还有很多兼职作陪驾的个人。记者联系到一名自称是“专业陪驾员”的何师傅。他表示,自己以前在单位就是专门的司机,去年退休后开了一段时间的“滴滴快车”,现在专职当陪驾员,已经带出了不少新手司机。“体验价是50元一小时,正式课是70元一小时,一般10个课时就可以‘出师’了。”何师傅说。
评价无机制
口碑很重要
学车的过程中,陪驾员到底教些什么呢?记者采访发现,不同公司或个人提供的陪驾服务内容各不相同。
“我们提供的车都是加装了副刹车的,剐蹭无责,违章全包。”一家公司的陪驾人员称,双方可以签协议,不满意全额退款。在一家二手交易平台,另一名陪驾员则给出了相反的答复:新手司机必须开自己的车,这样练熟了对车主有好处。
与火热的陪驾生意相比,消费者对陪驾公司、陪驾人员的评价并不多。记者发现,无论是社交平台,还是专业点评网站,都很难找到对陪驾的客观评价。以评价网站上的一家陪驾机构为例,平台显示有500余人预约过陪驾,但主页上仅有10余条消费评价。在另一家网站上,一家陪驾机构有200余人浏览,但客户评价仅有3条。
由于缺少评价机制,选择陪驾几乎成了“开盲盒”。“我问了一些朋友,一个同学给我推荐了一名陪驾员,这位师傅有经验而且挺有耐心。”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女士说,她在网上做了半天功课,最终还是得靠口口相传。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仅是课程安排、收费标准及效果评价等没有形成明确的规范,陪驾职业本身也没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大多数提供陪驾服务的人员仅持有驾照。
一旦出事故
未必能免责
记者就上述情况采访了我市一家律师事务所的李彬律师。李彬表示,首先,对于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国家在教练员、教学车辆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根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从事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务的,应当具备“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与培训业务相适应的教学人员”等条件;所配备的教学车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要求。
“但在陪驾方面,目前并没有专门法律或管理规定,因此缺乏统一标准,性质难以界定,在陪驾人员资质、陪驾车辆配备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就可能带来很多安全隐患。”李彬说,以车辆为例,真正的教学车辆有专门的技术要求,而普通私家车如果擅自改装,显然并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一旦在陪驾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会比较复杂,有陪驾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免除驾驶员的责任。”李彬表示,从业务水平和资质保障上来说,最好还是选择在相关部门注册的正规机构,这些机构在场地、教练员和教学车辆方面都有一定保证,安全方面更可靠。另外,选择陪驾员时,双方应当签订协议明确责任,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争议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