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5日
第04版:04

学篮球、学琵琶、学游泳、去旅游……家长晒出孩子暑期账单——

一个多月花了两万多元

本报记者 马晓彤 摄影报道

“暑假简直太烧钱了!”前几天,市民张艳晴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孩子的暑期账单,暑期过了一大半,她已经花了2万多元。夏令营、篮球、游泳、编程、旅游……这个暑假孩子过得十分“充实”,而张艳晴的钱包却“瘪”了(右图)。

夏令营、旅游、兴趣班

暑期花了两万多元

“那天我做了一个账单,算了算孩子暑期花销,不算不知道,竟然花了两万多元。”张艳晴说,暑假一开始,她就给孩子制订了暑期计划,为期一周时间的夏令营是5580元,70课时的篮球课5800元,游泳课10节课780元,旅游5天4890元,编程3480元……加起来两万多元,是她和丈夫两个月的工资。

“光想着让孩子暑假过得充实一些,没有考虑自家的情况,感觉有点花超了。”张艳晴说。

市民刘女士也同样在暑期给孩子报了不少兴趣班。除了让孩子学了琵琶、美术、书法,刘女士还带着孩子去了趟北京环球影城,总共花了1万多元。“现在孩子还吵着要去云南旅游,这一趟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刘女士说。

矫正牙齿、体态矫正

花钱更多

除了旅游、兴趣班等项目,不少家庭把孩子的矫正牙齿、配眼镜、矫正脊柱侧弯等项目也提上了日程。

市民马女士的孩子今年8岁,由于比较在意孩子牙齿健康,定期就会带着孩子检查牙齿。检查出蛀牙后,马女士就会让医生给孩子补牙。补一次牙基本花费几百元。成为牙科常客的,还有李女士的女儿,暑假进行了牙齿矫正,花了两万多元。“今年学校体检,又查出来脊柱侧弯的问题,准备再带她去医院看看。”李女士说。

“暑假前,孩子查出了近视,趁假期有时间,我带他配眼镜,选了个比较好的,花了2000多元。”市民王先生说,“这个假期还没过完,在孩子身上的投资就超两万元了。”

专家提醒

要量力而行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东院区心理科医生程亚南表示,暑期区别于上学期间的集体学习,是个性化的成长阶段。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培养孩子的兴趣,促进孩子获得个性化的成长。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要做到量力而行,不要拔苗助长,否则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造成孩子负担过重,产生厌学心理。假期的兴趣拓展更多是个性化的,因此花费也会较大,家长可以根据经济条件,选择适合孩子的兴趣拓展活动,避免给家庭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从而引起家长的焦虑。

2024-08-15 本报记者 马晓彤 摄影报道 学篮球、学琵琶、学游泳、去旅游……家长晒出孩子暑期账单——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7566.html 1 一个多月花了两万多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