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厨房用具10年不换发霉长毛
近日,浙江70岁的忠先生躺在转运床上喘着粗气,浑身是汗,他四肢纤细瘦弱,肚皮却高高隆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高原结合检查结果,初步判断患者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开腹手术中,医生看到忠先生腹腔内感染非常严重,不仅有大量淡黄色浑浊液体,还有多处肠道水肿发炎,积液造成了肠梗阻。经过医生救治,忠先生虽然从“鬼门关”逃了回来,但是他肾功能已经严重损伤,余生需要血液透析治疗。
好端端的怎么会出现这么严重的腹腔感染?
医生追问忠先生有没有吃过未热透的隔夜菜、生瓜果等,老人都一一否认了。医生对忠先生的腹腔积液、大小便和痰液进行培养后,筛查出大量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念珠菌、革兰氏阳性球菌等多种病菌。
与医生几次深入沟通聊天后,老人说到自己家里的砧板、筷子和木刀架等都用了10多年。最近天气比较潮湿,这些厨房用具发霉长毛,但他舍不得扔,擦洗干净又接着使用。
2 砧板、筷子上的病菌,或导致感染、患癌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主任覃吉超表示,砧板是细菌最容易聚集的地方,每天切完菜,很多人只是用抹布擦一下,或者用水稍微冲洗一下,根本洗不干净。
砧板如果处于潮湿环境,外加经年累月的刀痕,就会形成细菌的培养皿、霉菌的聚集地。
家里的木筷子也是同理。这种材质结构疏松,在清洗过后,内部很容易受潮膨胀,而膨胀后出现的细小缝隙就成了霉菌与细菌的“天堂”。它们在里面疯狂繁殖,当缝隙中容不下时,便会冒出来,出现肉眼可见的霉斑污点,甚至“长毛”现象。
就算用开水简单烫过砧板、木筷,也只能杀掉一小部分病菌。残留在厨房用具上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杆菌、沙门氏菌、黄曲霉毒素等,都可能被吃进肚子,引发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肠胃反应,甚至还会增加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3 这些习惯很伤身
洗碗海绵、毛巾、牙刷、内裤等这些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日用品,每天都在接触我们的皮肤、口腔、身体……不定期更换的话,它们有可能成为潜在的健康杀手,带来疾病的风险:
洗碗海绵不更换 很多人习惯把一块洗碗海绵用很久,不到最后一刻坚决不“下岗”!
殊不知,海绵松软多孔、吸水性强、食物残渍易留存,加上不好的通风环境,极其容易藏有细菌。频繁、重复地使用洗碗海绵,更容易让细菌进入人体而致病。
建议人们每次用完洗碗海绵都要洗净、挤干水分,悬挂放置。洗碗海绵最好1个月更换一次。
用塑料瓶装米面油 有些人喜欢用矿泉水瓶、饮料瓶等装米、装豆子、装食用油。
饮料瓶、矿泉水瓶等在设计生产时主要针对水、碳酸饮料、果汁等液体,如果让它来承装其他液体,可能会因液体性质的变化而让有毒物质释放变快、变多。比如,用饮料瓶盛放醋,液体的pH值降低,很可能会让有害物质的释放量增多。
此外,瓶装水、饮料都有一个保质期,这也是塑料瓶本身的保质期。塑料也会因长时间使用而老化,从而导致有害物质的释放量增加。
磨损的不粘锅继续用 大多数不粘锅的不粘涂层通常是聚四氟乙烯,属于一种合成塑料。当炊具表面和硬物之间有强烈磨损时,可能会形成微小的聚四氟乙烯颗粒,然后污染食物被人类摄食。
不粘锅出现划痕后最好不要再用了,也别用不粘锅烹调质地坚硬的食物,比如排骨。不使用尖锐的铲子,并定期更换新锅。
一条毛巾长期不更换 毛巾是滋生细菌的温床。湿润的纤维织物本就易储藏细菌,再加上人体各种皮脂皮屑、汗液,又给细菌提供了养分,久而久之,细菌就会加倍繁殖。因此,最好3个月左右更换新毛巾。
肥皂头攒着继续用 肥皂是家里的必备清洁用品,用久了只剩最后一点的时候,很多人习惯攒起来重塑成一块大的。用这样的肥皂头洗手或者洗衣服,不但达不到清洁杀菌的效果,而且可能会越洗越脏。
好几年不换枕头芯 很多人都觉得枕头只要经常换洗枕套、晒一晒枕芯就可以了,但真的没那么简单。
不管是棉的、乳胶的,还是羽绒、化纤、决明子等,任何枕头都可能变成尘螨成堆的地方,会引起过敏人群出现相关症状。建议人们半年到两年更换一次枕头。
内衣只要没破就坚持穿 很多女性因节俭或者不注意,内裤只要没破损,会坚持穿好几年,这样其实是不利健康的。
一条穿过一天的内裤上有着几百万的大肠杆菌。每条内裤上都会有微量的大便,大便中的病菌以及寄生虫都是致病因素。
即使换洗够勤快,长时间不扔掉的内裤上仍然会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7种细菌。因此,“过期”内裤不仅仅会造成外阴部位的炎症,还会造成阴道、尿道的各种细菌感染。
常穿的内裤,建议一个月左右更换。不常穿的内裤(每周穿着不超过1次),6个月左右可以更换。
据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