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钙化就是血管在它的管壁上形成了骨骼样的物质。
钙化后的血管变硬、狭窄、弹性降低,容易导致心肌缺血、左心室肥大和心力衰竭。血管钙化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疾病的病理表现之一。
血管壁分为3层,从外往里分别是外膜、中膜和内膜。如果钙盐不断沉积其上,久而久之,管壁就会钙化。内膜钙化的典型特征是长斑块,中膜钙化多发生在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尿毒症患者群体。
研究显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肾病、吸烟和衰老容易导致血管钙化。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但老年人的血管钙化就像皮肤变老一样,不同的人有快有慢。如果老年人身上合并了各种危险因素,那么血管钙化进展得就会比较迅速。
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偏高,对血管是一种不良刺激。血管为了对抗高血压,只好不断钙化、变硬。高血脂患者的血液较黏稠,血液中的杂质更易附着在血管壁上,从而钙化。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长期浸泡在高血糖的血液当中,容易出现小血管硬化。
肾病属于代谢性疾病,特别是需要透析的患者,钙、磷代谢失常,就会导致多余的钙盐沉积在血管壁上,这种钙化通常比冠脉硬化更严重。
烟草中的有害成分会直接损伤血管内膜,影响血脂水平和凝血功能。多项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数量及主动脉钙化风险,在不吸烟者、戒烟者和吸烟者中依次呈现增加的趋势。
还有的血管钙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及不良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需要积极干预。
血管钙化一般是无法治愈的,重点是做好预防和控制。无论何时,都应当积极改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控制体重等。
应避免长时间熬夜,并多吃富含维生素K的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不要盲目服用钙剂。合理用药对于治疗血管钙化很有帮助。他汀类降脂药物能够稳定斑块,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积极降压、降糖,对于保护血管也有重要意义。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