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第05版:05

连日来,活跃在沧州市区的一支骑行队伍格外引人注目。每位骑行者骑着老式“大铁驴”,看上去很是特别——

“铁驴骑行队”的故事

本报记者 姚连红 摄影报道

潘洪兴(右一)和队友们在骑行途中

6月26日19时许,一支骑行队伍出现在市区永济西路。队员们骑的是清一色的老式自行车,引来众人注目。

这是运河区小王庄镇小孔辛庄村村民潘洪兴和骑行爱好者组成的“铁驴骑行队”。3年来,凭着对老物件的满腔热爱,他们从各地淘来老式自行车进行翻新、打磨,让原本锈成“铁疙瘩”的自行车重新上路。

买来第一辆旧自行车

41岁的潘洪兴是“铁驴骑行队”的组织者之一。他从小喜欢“鼓捣”车辆。别人修车时,他便蹲在旁边“偷师”,各种修车技巧一学就会。这些年来,他修过汽车、电动自行车,尤其爱修老式自行车。

“直到现在,我小时候坐在父亲“二八大杠”自行车前的场景还经常浮现在眼前。”潘洪兴说,为了把珍贵记忆留住,他开始四处寻找老式自行车。

4年前,潘洪兴通过朋友在村里一位老人家找到了一辆“大铁驴”。看到这辆自行车时,他很是惊讶:车身锈迹斑斑,车链子丢失,车胎报废,简直就是一块“铁疙瘩”。尽管如此,潘洪兴还是买下了这辆旧自行车。

回到家,潘洪兴坐在院子里开始“改造”车辆。大到轮胎、车架,小到每一个螺丝,潘洪兴耐心地细细打磨、翻新,每天熬到凌晨时分。3天后,原本破旧的自行车经过潘洪兴“装扮”后焕发新颜。

“我没有给它刷漆上色,保留着它原汁原味的底色。”潘洪兴说。他对这辆旧自行车爱不释手,没事时会骑着它在村里转转。很多人得知他改造好了“铁疙瘩”,大为吃惊。

组成“铁驴骑行队”

潘洪兴说,以前,一般走街串巷做生意的人家里会有一辆“大铁驴”,把它当成重要的运输工具。他记得,父亲还骑着自行车去过天津、山东等地。

潘洪兴四处寻找老式自行车,想把旧时光里关于自行车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后来,其他喜欢老式自行车的人慕名找到潘洪兴。有人请他帮忙修车,有人也想拥有一辆“大铁驴”或是“二八大杠”。热心的潘洪兴四处帮忙打听、寻找。青县、河间、沧县、保定……听说哪里有这种车,潘洪兴就驾车过去买。有一次,他和一位老人磨了半天,才顺利买下一辆旧自行车。

买回一辆旧自行车后,潘洪兴便会在家“闭关”几天,精心改造它。忘记吃饭是常事,手指有时被划伤,但潘洪兴乐在其中。当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能重新上路时,是他最高兴的时刻。

晚上没事时,潘洪兴会和朋友们骑着翻新的自行车上街骑行。他们为此组成了一支“铁驴骑行队”。他们骑着“大铁驴”,一路上唱着老歌,一股怀旧气息扑面而来,引来众多路人驻足围观。

老式自行车成“明星”

起初,“铁驴骑行队”每天晚上从运河区小孔辛庄村出发,经过永济路、永安大道再到解放路,最后到达沧州西站。

“‘大铁驴’有七八十斤重,骑起来非常困难。即使在冬天,我们都会骑出一身汗。”潘洪兴说,大家非常享受骑行的过程。每次骑着“铁驴”超过其他骑行队伍时,他们总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近段时间,潘洪兴和队友扩大了骑行范围。南川老街、园博园等成了他们经常去“打卡”的地方。每到一处休息时,这些老式自行车便成了“明星”。众人围着车辆上下打量、啧啧称奇。一位老人站在车旁向孙子介绍:“看,这就是爷爷小时候的交通工具。那时候,我经常带着你爸爸出去玩。”这辆车将老人的记忆拉回到那段旧时光。有人当场试骑,感受父辈那代的生活。

潘洪兴说,现在,队员们忙于生计,很难再凑齐所有成员一起骑行,但大家对老式自行车的情怀不减。潘洪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办一个老式自行车小型展览,让这些老物件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2024-07-01 本报记者 姚连红 摄影报道 连日来,活跃在沧州市区的一支骑行队伍格外引人注目。每位骑行者骑着老式“大铁驴”,看上去很是特别——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32556.html 1 “铁驴骑行队”的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