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间市区东北约28公里处有束城镇。春秋时期称束州,是个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
西汉初,置束州县,属渤海郡。北宋熙宁6年(公元1073年),束城县撤县为镇。明清以后,束城镇属河间管辖。
说起束城镇的历史,不得不提到鲍叔牙。公元前681年,春秋战国时,齐桓公召集各国会盟,成为霸主。周惠王十三年(前664年),齐桓公带鲍叔牙路过束城,在此屯兵修建此城。当时曾称“齐桓公城”。齐桓公为表彰鲍叔牙的战功和品德,将束城封给鲍叔牙为食邑封地。鲍叔牙受封束州后,束州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纽带。
直到现在,束城镇还流传着一首民谣,“从南庙到北庙,九缸银子十八窖”,意指当时束城商铺众多,造就了一大批富家大户。加上过往客商频繁,镇内庙宇香火繁盛,供奉的金银堆满了钱缸和地窖。
据《四夷县道记》记载,束州城原有三重,内城二三公里,外城周长约10公里。古代的三重城墙,多见于一国都城。城墙最里面是皇帝居住的皇城,中间内城是官署所在地,主要的居住和商业区则在外城。
古代束州以一县之地坐拥“三重城”,可见其中必有王侯级别的贵族居住。据猜测,被赐封地于束州的鲍叔牙很有可能就居住在束州城最中间的“王城”。
公元前644年,齐国相鲍叔牙病故于临淄。齐桓公照其遗愿将灵柩移葬于他的封地束城北郊,墓前方还曾建有鲍叔牙祠堂。 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