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
第15版:15

童年的“聚宝盆”

■王蔓菁

刚过去的这个周六是“六一”儿童节了,孩子拿出家里的小猪存钱罐对我说:“妈妈,我想‘放肆’一次。”我听了很惊讶,孩子竟然像个小大人一样说出这样的话,一脸严肃。我假装不懂,便问道:“什么叫放肆呀?”

孩子回答说:“就是你平时不让我吃辣条,不让我喝饮料,不让我买冰淇淋,但是儿童节这一天我觉得你应该给我‘放行’吧!”我一听哈哈大笑:“就是说给你一个可以当吃货的机会呗!”孩子抱着存钱罐说:“对,妈妈,让我当一天吃货怎么样?”

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模样和充满期待的小眼神,让我想起了童年的自己。我小时候的儿童节,也是满怀期待地盯着奶奶的木柜。那个木柜与其说是奶奶收置物品的柜子,不如说是我童年心心念念的“聚宝盆”。

“聚宝盆”里放着奶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新鞋,还有她做针线活儿的小箩筐。夹层木板上放着核桃、红枣、橘子罐头、饼干之类的零食。那时候,这些零食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当然,也包括“六一”儿童节这天。

我最期待的就是儿童节当天。奶奶一改往常的“吝啬”,大方地打开“聚宝盆”的盖子,把那些深藏的零食拿给我吃。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儿童节盼来了。一大早,我便迫不及待地喊奶奶给我打开“聚宝盆”的盖子,因为我要好好“放肆”一回。掀开那个沉重的木盖,我随手抓起一把红枣就塞进口袋里。还没来得及吃,那股甜丝丝的味道就好像已经渗进了我的心间。我再拿起几个核桃,还有饼干……奶奶在我耳边不停地喊:“少拿点、少拿点,留着点以后吃。”在那一刻,我恨不得把“聚宝盆”一扫而空。直到口袋变得鼓鼓囊囊的,我才恋恋不舍地把手拿出来。

为了能理所应当地吃到“聚宝盆”里的零食,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好好学习。考试拿到奖状,奶奶会把零食作为奖品拿给我吃。大概也是这种以约束为前提的解馋方式会让人有所期盼,所以“聚宝盆”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长大后,每逢节假日我都买好零食回家探望奶奶。还不等我放下手里的东西,她已经颤颤巍巍地走了过来。我随手翻开袋子拿起一个小蛋糕,打开包装纸小心翼翼地放进奶奶的嘴里,她满足地笑着说:“好吃,真好吃!”

那一刻,奶奶像个孩子一样,我想到了童年的那个“聚宝盆”。作家王金玲曾在《零食里的中国》一书中说,零食不仅仅是一种刺激味蕾的载体,还蕴含着人际交流的情感,以及时代的某些记忆。所以,长大后当我再回忆起那个陪伴我的“聚宝盆”时,童年记忆里的那些人、那些事更加刻骨铭心。

儿童节那天,我带孩子去了一趟超市,买了一堆零食。回到家里,我们一起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孩子说:“妈妈,你今天也要‘放肆’一次吗?”我抚摸着孩子的头说:“对,妈妈今天陪你一起做吃货。”

2024-06-04 ■王蔓菁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9935.html 1 童年的“聚宝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