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缺乏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生活的外环境缺碘,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动植物含碘量也不足,因此,生活在这类地区的人群碘摄入量不足。土壤和水源中的碘是靠海水中的碘蒸发到云层、再经降雨向陆地补充,通过降雨补充碘的过程相当缓慢,故人类生活的外环境的缺碘状态是长期的、难以改变的。
根据我国2017年—2018年全国生活饮用水水碘监测结果显示,尽管距第四纪冰川期已经年代久远,我国居民的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依然较低,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依然为碘缺乏地区。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停止碘摄入的情况下,体内储备的碘仅够维持2个月—3个月。我国是碘缺乏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如果我们不能长期地、持续地补碘,碘缺乏病就会卷土重来,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长期食用碘盐。
水源性高碘地区改水后,要加强该地区人群碘营养和水碘监测,从人群水平看,改水后有可能该地区居民碘营养水平会呈现下降趋势。如果人群碘营养总体仍在较为适宜的水平,就可以维持该地区未加碘食盐供应措施继续观察。一旦人群碘营养水平下降到碘缺乏的程度,则该地区需要重新供应碘盐。做好监测和健康教育、适时调整防控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