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随心所欲地走路,感觉真是太好了!太谢谢你们了!”近日,在经过武汉市普仁医院血液内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后,武汉市民姜女士终于恢复了正常的行走。
55岁的姜女士家住武汉市青山区,过去上班的时候经常从事体力劳动,多年来一直忍受着骨头隐隐作痛的困扰,每行走一会儿(大约10分钟)后,痛感便会加剧,严重的时候甚至无法继续行走。
姜女士一直以为自己是患上了风湿性疾病,曾多次尝试针灸治疗,但疼痛并未得到缓解。近半年来,她的病情逐渐加重,已经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
去年12月27日,一次洗澡时的意外滑倒,导致姜女士的股骨发生了骨折。她前往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后,被确诊患上了多发性骨髓瘤。这种病俗称“吃骨头的螃蟹病”。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排名血液恶性肿瘤第二,在我国,每年有近两万个新发病例,发病年龄中位数约为65岁,男女比例为1.4∶1。因为这种病的4大主要症状的英文缩写连起来是CRAB,与英文中的‘螃蟹’相同,所以多发性骨髓瘤也被称为‘螃蟹病’,与吃没吃螃蟹无关。”武汉市普仁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常伟介绍,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情形就是瘤细胞像白蚁噬咬木材一样侵蚀骨头。骨头长期受到侵蚀后,会像被白蚁咬坏的木材一样,轻微用力就会被折断。例如,有些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打个喷嚏就肋骨骨折、拎东西就肱骨骨折的情况。许多患者对这种病的早期症状认识不足,经历了骨质疏松、骨痛等情况,容易以为是风湿病等中老年常见疾病,忽视了背后的“隐形杀手”。
多发性骨髓瘤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症状包括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贫血、骨病等。多发性骨髓瘤作为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人群体。因其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常导致误诊和漏诊。其无法根治且易复发的特性,给广大老年群体带来了极大的生存挑战。
常伟介绍,姜女士多年来腿骨疼痛的罪魁祸首,正是多发性骨髓瘤。武汉市普仁医院的血液科专家团队迅速为其制定治疗方案,进行了针对性治疗。经过连续3次的治疗,姜女士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疼痛明显减轻,行走能力也逐渐恢复。
武汉市普仁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常伟表示,由于多发性骨髓瘤的隐匿性很强,很多患者在早期很难察觉,因此他建议广大市民尤其是老年群体,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体检。一旦发现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骨头疼痛、乏力、贫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常伟提醒,预防多发性骨髓瘤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积极接受治疗、保持乐观心态是战胜疾病的关键。
据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