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有着独特的魅力。吃完早饭,我来到街上,一个卖特产的老人吸引了我的眼球。老人一身地道的陕北特色打扮,与他三轮车上的核桃、杏仁、柿饼等特产相得益彰。老人的身边围着很多人,都是昨天晚上到达延安的旅客,在争相购买土特产。
我走近了老人的三轮车。老人态度和蔼,操着陕北口音很浓的普通话一遍遍地向游客介绍着自己的商品。他说,不图赚多少钱,只是想让顾客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地道的陕北土特产。确实,老人的土特产比超市和其他商贩卖的更便宜一些,成色也好,自然受到了游客的青睐。
有的游客在购买之前总要尝一尝,老人说,尝可以,果皮、果核不能随便扔到地上,要放在专门的塑料袋里。我注意到老人三轮车的车把上放置了一个专门的塑料袋,袋口用铁圈撑得圆圆的,袋子上有明显的手写的“果皮袋”三个字。有的游客购买了土特产之后,一边吃,一边把果皮、果核扔在地上。老人不得不提高嗓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说“扔到袋子里”。
在延河边上驻足仰望了一会儿宝塔山后,我返回入住的酒店参加会议。当我再次遇到老人的时候,刚才围着他的游客们走了,唯有老人在弯着腰捡拾刚才游客丢弃的果皮,认真的样子就像打扫自己家里的卫生。
我站在离老人不远的地方,心里充满敬仰。我不由得跑到老人身边,和他一起将地上的垃圾捡拾干净,然后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卖土特产的老人,是延安最普通的市民,也是我心中最美的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