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年过九旬的阮老先生终身未婚,膝下也无子女。在村里的主持下,从2011年开始,阮老先生和同村的男子刘某军签下遗赠赡养协议,约定刘某军给老人养老送终,老人将所有财产遗赠给刘某军。
2023年,阮老先生因病去世,留下5套刚刚分到的安置房。近日,顺义区初级人民法院判决认定,阮老先生留下的5套安置房的所有权益应该由照顾老人10多年的刘某军继承,并对刘某军的行为予以肯定。
阮老先生出生于1930年,其父母早亡,有4个哥哥、一个妹妹,目前,阮老先生二哥的两个女儿和阮老先生的妹妹仍健在。2011年,生活无依靠的阮老先生向村民委员会求助。因刘某军一家与其关系较好,且在村中口碑较好,在村民委员会的协调下,刘某军同意赡养阮老先生。二人在村民委员会的主持下签署了遗赠赡养协议,约定由刘某军照顾阮老先生并负责生养死葬,阮老先生将其位于本村的房屋在内的全部财产遗赠给刘某军。协议书里写明:保证细心照顾遗赠人,让老人安度晚年,至遗赠人阮老先生去世之前保证其生活水平在村中处于中等。
于是,自2011年11月开始,刘某军承担起了对阮老先生的赡养责任,甚至全家搬至阮老先生家一起生活。一些视频记录下了阮老先生和刘家人生活的场景:一家人为阮老先生过生日,刘某军的孙子、孙女向老人磕头拜年,小孙女为老人洗脚……
2023年3月,阮老先生近800平方米的宅基地被划入拆迁范围,老人因此获得安置房5套。这一年10月,阮老先生因病去世,刘某军送老人走完最后一程,并为其买墓地,料理丧葬事宜。
刘某军认为,自己对阮老先生如同对待亲人一般,12年如一日悉心照顾,让其在晚年生活中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如约履行了“生养死葬”的赡养义务。为了接受遗赠,刘某军将阮老先生的妹妹和两个侄女起诉至法院,请求法院确认遗赠赡养协议有效,协助其办理房屋过户事宜。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多位村民出庭作证,表示阮老先生的生活跟同村人相比在中上水平,老人平时常在公园遛弯、下象棋。“老人原来肺不好,刘某军给装了5个增氧机。老人每天早上要吃煮鸡蛋、喝奶,刘某军连续十几年都做到了,还时常给老人换换口味,熬粥、做面条、炖肉……”一名证人表示。法官在实地调查时还得知,刘某军与阮老先生同住后,老人的侄女、妹妹与老人之间的来往较少,对此,老人的侄女、妹妹也在法庭上承认,看望老人的次数并不多。
近日,顺义区初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判决,确认遗赠赡养协议中涉及财产赠与以及刘某军承担的生养死葬义务部分应属有效,并认定5套房屋的所有权益应由刘某军继承。法官表示:“孝老敬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刘某军在老人年岁已高、无人照管时,主动承担赡养责任,与其共同生活多年,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并履行了遗赠赡养协议中的生养死葬义务,使老人度过了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刘某军10多年赡养孤寡老人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行为应当给予积极评价。”
据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