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话里是指一个人气场足、权威大,能把底下寻衅挑事的人镇住,起到重要的稳定作用。引申为物品、工具等,有给力、顶用的意思。
(知微庐主)
你说我说
曲炳国:压cá,二声,指有身份地位的人在活动中起到稳定作用,可以团结内部,镇慑对方。
王吉仓:我们说压cǎ,三声。
知微庐主:是指人有震慑力,稳定性。
彩云:压茬,不光指人说话办事。比如说,三马子在玉米地里往外拉棒子槌没劲,直颠哒,不走正道。换了大拖车进了地,拽上一车棒子槌,突突的,不费劲。人们就会说“还是这家伙压茬啊”。还有的说缝纫机,扎好几层布都不跳针,就会说:“这机子真压茬啊!”
毕振澎:码垛堆高的时候,每层之间要压茬,压不上茬容易倒。
刘之龙:割韭菜,压着茬走,一茬一茬的。
刘之龙:形容人的时候,说明此人能镇住大家,尤其是在维护公共秩序时。
吴桥李双盈:以前在场院里轧完麦子,堆麦秸的时候,大人们一再叮嘱要压好茬。只有压茬了,麦秸垛才稳,才能堆得高。
朱玉升:我觉得压茬和找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能把找茬的人镇住,谓之压茬。压茬的人在场,生是非的人连找茬的勇气都没了,这叫压茬!
秦云峰:压茬,人事关系方面,我们这儿说压事。
王吉仓:压茬跟压事,似乎略有区别。
郑树彬:如果从说话水平方面理解,压茬,指文化水平高。在乡村中,这类人一般辈份大,善于了事,说话做事公平公正。
吴树强:“压茬”指有威信。比如,路遥《人生》中有这句话,“他父亲笑嘻嘻地对高明楼说,‘全凭你了!要不是你压茬,那一天早上肯定要出事呀’”!
孙克升:出河工时仗着孙某某了,真压住茬了,没敢闹事的。
曲炳国:是不是因为有人压茬,所以才没有人找茬?如果把压茬和找茬这两个词结合起来分析,意思更明白些。茬口,是重要节点或关键时刻。这个时候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果有威望高的人在,可以避免这些风险。
朱玉升:压茬的人其实就是镇得住,我觉得和公平公正没有必然的联系。
马金铃:还有一个找斜茬儿,更形象,就是无故寻衅。只有压茬的人能镇得住。还有不一定有人找茬,有气场有威严的人物出现,给人以威慑,令人产生压迫感,并折服,也算压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