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4日13日重庆市成立联合调查组,调查市民反映的家中燃气计量有误和燃气费用增加等问题之后,不少成都市民也反映更换燃气表后,出现收费上涨的问题。
重庆市政府的信息显示,截至4月12日,当地共受理咨询和投诉7362件;相关企业目前已完成20多万户用户筛查。
燃气费本该是一笔明白账,对于当下公众的质疑,相关部门应尽快做出全面调查。
一者,燃气费、水费、电费,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要支出。这些费用本身数目可能不是很大,但属于常态化的刚性支出。因为常态化,所以斤斤计较;因为熟悉,所以高度敏感。涉及这些费用任何细微的波动,都可能惹得大家琢磨半天。
一般民众或许无法精准判别新表是否有问题,但以前一个月多少钱,现在一个月多少钱,此种源自生活经验的“比对”,则不可能造假。而当缴费数额的“异动”恰恰又发生在换表前后,人们自然会把二者联系在一起。
再者,燃气换表不是一个小事,而从重庆、成都等地的情形看,一般就是燃气公司发个公告就算完事。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既然联合调查组将对气表质量、燃气质量、气表计量、价格、收费、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这些事务至少涉及住建、市场监督、消防、街道等,那么,这些管理机构和部门之前对换表知情吗?
换燃气表虽然是企业行为,但却是连接政府和千家万户的公共事业,牵动着每一个老百姓的钱包,理应在严格监管下推进。
如果仅仅由燃气公司委托第三方公司一换了之,事先无公开,事中少监督,事后无跟踪,如此操作被民众质疑,并不意外。
特别是燃气公司本身具有行政垄断经营地位,其价格波动,与政府公信力高度绑定。
公共事业收费直接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有关各方在涉及此类价格调整时,必须坚持公开透明,把计费标准、计量仪器跟大家讲清楚。遇到问题要及时调查,有误会要澄清,有问题要纠正,绝对不能有不清不楚的地方。
据“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