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第10版:10

给孩子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

本报评论员 杜 丽

3年前,孟村代林小学开辟出一片农耕园。在农耕园里,16个班级都分得了自己的责任田,孩子们放学后都爱往这里跑。在农耕园里,孩子们学会了种植蔬菜和果树,学会了使用农耕工具。孩子们在农耕园里写生,把收获的蔬菜瓜果送给附近村的孝老食堂。

(据4月13日《沧州晚报》3版)

孟村代林小学的劳动教育已经持续了3年。3年来,孩子们化身小小农夫,陆续种下了30余种作物。春种秋收,夏长冬藏,四季更迭中,孩子们不仅提升了劳动技能,更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

代林小学的孩子们爱上了这片农耕园,他们放学后争着往园里跑;他们在园里写生,制作油菜花饼,把收获的瓜果蔬菜送给附近村子的孝老食堂……

代林小学这种带着泥土芳香的劳动课,脚踏实地,因地制宜,老师积极引导,孩子们热心参与。从种植、施肥、除草、看护到收获,孩子们一路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劳动的喜悦和收获的快乐,更在心里种下了劳动光荣的种子。

毋庸置疑,劳动最光荣。然而,近年来,一些孩子却出现了不想劳动、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文化教育、才艺比拼方面不余遗力,不断加压,非常舍得投入,但欠缺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不让孩子干一点活。有的孩子甚至不会自己系鞋带,不会自己穿衣服,更别提拥有一定的生活技能了。

劳动教育的缺失让孩子们失去了体验劳动乐趣的能力,严重地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让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当孩子们亲手完成一项任务时,他们能感受到创造的美好和自信心的提升。代林小学的孩子们喜欢农耕园,争着当小农夫,就是鲜活的例子。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劳动对孩子耳濡目染的教育作用不言而喻。

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技能,给下一代种下“劳动光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孟村代林小学的农耕园,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与借鉴。

2024-04-19 本报评论员 杜 丽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5617.html 1 给孩子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