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1日
第13版:13

书香为伴

□戴振福

人生之路孤寂而漫长,但若有书香为伴则是幸运和幸福的。从少不更事到长大成人,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隽永睿智的中年,一路走来,书就如同开在人生道路上的花朵,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读书,《看图识字》和小人书是我的启蒙读物。

大了些,就看一些大部头的,诸如《海岛女民兵》《艳阳天》之类。鲁迅先生的《呐喊》和《且介亭杂文》也读过,但囫囵吞枣,不真理解。这些书是从当小学教师的叔叔那里借来的。老版的竖排版,线装订《水浒传》《三国演义》,字不但小,还很密,像是未间的夏苗。这样的书,是从我家高高的橱顶上偷拿下来读的。父亲虽是农民,但有读书习惯,平时除了看报,也会很认真地看这些古书。他曾说,这些书埋在了羊圈里才躲过一劫。后来,担心我“中毒”,就把这些书放到我够不着的橱顶上。

上初中的时候,迎来了我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哦,香雪》《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爬满青藤的木屋》……想起这些充满诗意的名字,那些美好的读书记忆便充盈在心间。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高中的时候,自己订阅了《世界文学》,这在当时条件很艰苦的情况下是很奢侈的行为。也许是读了“老书”的缘故,再读这些书并不再艰涩。工作后,看的书更多了,不再局限于文学方面,比如历史、地理、哲学类书,包括历史典籍、名人传记等。就像是吃东西,过去只喜欢吃甜的,后来酸辣的也吃,虽有时难免被酸辣得龇牙咧嘴,但架不住美味的诱惑,最后想要吃它个“满汉全席”。

读书,增长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为我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小时候,看了《渔岛之子》小画书,知道了高山、大海、火车、森林,知道海岛上的孩子们站在高高的山巅,能看见遥远的南沙和西沙。看《列车飞奔》知道长龙一样的火车是那么神奇,两天之间就能够从上海到达几千里之外的云南昆明。从那个时候起,书就给我小小的头脑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向往着远处神奇迷人的天地。《少年维特之烦恼》让我知道了爱情的甜蜜、美好和烦恼。《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今夜有暴风雪》了解了陕西、东北的那些知识青年艰苦的下乡生活。《人世间》知道了做为社会缩影的周家一家人所经历的坎坷和幸福。总之,通过看书,我“认识”了许多人、知道了许多事。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有叱咤风云的英雄,也有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有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也有波澜不惊、娓娓道来的平民生活;这么说吧,通过读书,我的心里有了另一个世界,它千姿百态,神圣神奇,一有闲暇,我就沉浸在这个世界里畅游享受。

读书,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上初中的时候,我的作文就曾得到老师的称赞。参加工作后,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一个乡镇文书的职位。1995年,我的一篇小文在《河北日报》发表;1996年,在《河北法制报》刊发一篇散文,而且赢得了领导的称赞。领导亲自在这张报纸上批示:“这篇散文写得好、选得好,抓住了读者、作者、当事者的心,让人爱读、爱看。”虽寥寥数语,但给我的激励是巨大的。后来,我还学着写诗歌、小说、报告文学。到目前为止,一共写了7部中篇小说,10篇长篇散文,有的在市级报刊发表,有的在省级文学刊物发表,这些成绩与我平时的读书是密不可分的。

读书成为我精神力量的源泉,让我向善向上向好,让我爱人爱家爱国。书在我的人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时候看小画书《一块银元》,被里面伤心的故事所感动,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读朱自清《背影》、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更是泪流满面。母亲看到了,就说:这孩子长大了肯定是个善良的人。读黄继光的故事时,深深为他舍生忘死的精神感动,一种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同时,我的内心涌起一股暖流,像突然播下了爱和善良的种子,有一种力量在心里激荡。

1992年,由于意外的原因,我遭遇不测,事业受挫,人生陷入低谷。我一时间感到希望破灭、前途渺茫,内心异常失落和沮丧。这种情况下,我捧起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个健全的身体成为残疾人后,仍然保持着顽强毅力和工作热情的精神,保尔·柯察金的坎坷人生感染着我。与其相比,自己的这点挫折算得了什么呢?经过深深思考之后,我重新鼓起勇气,扬起生活的风帆,坚定地向前方驶去。

三更有梦书当枕,气息如兰是书香。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可能在短期内给我们带来“颜如玉”或“黄金屋”,但可以给我们带来人间温暖和精神力量,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窗外,灯火阑珊。屋内,春暖人静。温暖的灯光下,打开一本书,一股淡淡的书香立即弥漫开来……

戴振福

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篇小说《欲之祸》《城市灯光》《枪案》《梦里不知身是客》及报告文学等作品在省市刊物发表。

2024-04-01 □戴振福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3890.html 1 书香为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