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9日
第12版:12

大运河孕育的沧州风俗——

藏冰 倒两筲

■本报记者 马艳

藏 冰

刚刚过去的冬天,哈尔滨冰雪旅游项目吸引八方来客,冰雪大世界美轮美奂的冰雕让人们叹为观止。制作冰雕的冰块是提前一年在松花江采集的。你知道吗?其实,藏冰也是沧州的一种风俗。只不过,从大运河采集的冰块并不是用作冰雕,而是用于夏天消暑。在没有电冰箱的时候,利用大自然最原始的馈赠改善生活条件,古人真是充满了智慧和想象力。

藏冰,是指当河流湖泊冰冻三尺后,掘出冰块,储于冰室,以供夏时消暑所用。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专门负责藏冰的“凌人”。《周礼·天官·凌人》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天然的藏冰法,冰块很容易随天气转暖而融化,所以要估算三倍的用冰量存入冰室。

每到隆冬时节,冰面上伐冰之声不绝于耳,《诗经》中就曾写道:“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于与凌阴。”凌阴,即为冰室。

沧州城内曾有一个冰窖胡同,民国时期这里有一个冰窖,故而得名。曾经住在市区缸市街的刘长春老人说,当年缸市街的富贵人家还有冰箱呢。不过,当年的冰箱和现在的电冰箱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当年缸市街拆迁,我亲眼见过一个冰箱。冰箱是倒梯形的,上面的边长,下面的边窄。外面是柏木的,里面是一层铁皮。柏木不怕水,可以做船、做澡盆,做冰箱更是再合适不过了。”

据沧州老人回忆,冰窖只需几十平方米的一块土地,往地下挖至一人深。周围再筑起半人高的土墙,上面覆盖着一些木料,再盖上厚厚的一层柴草,最后抹上一层泥。侧面留一个仅容一人出入的小门,待把冰块放置妥当,门口也要封死。等到第二年的炎炎夏日,就可以享用天然的凉爽的冰块了。

倒两筲

挑水不易,运河边便催生了“卖水”的营生。卖水人把运河水当作商品来出售,不用本钱,赚的就是个辛苦钱。这一行当在沧州,有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叫作“倒两筲”。

旧时代,沧州穷苦百姓生活艰难,“倒两筲”实为他们无奈之中的求生本领。弄一副木筲、一根扁担,在河边灌满两筲河水,沿街串巷地吆喝:“倒两筲——”有人家找他买,主家就给点钱。

卖水人的吆喝声“倒两筲”后来变成了这一行当的别称。卖水这一行当算不上什么体面的工作,但是却给没人挑水的家庭提供了便利,这也算是符合当时时代背景的一种特殊的服务了。

运河边长大的老沧州人都是喝运河水长大的,那时候,运河水来自黄河,河水是黄色的。运河边的人家从河里挑了水回家,倒在水缸里,抓一把明矾,等杂质沉淀了,水就能喝了。

刘长春记得小时候经常跟着哥哥去河边挑水。他说,那时的运河水是甜的,比现在任何一种饮料都好喝。

一根扁担两个桶,从晨光熹微到暮色沉沉,到运河边打水的人络绎不绝。水桶叮叮当当,扁担吱吱悠悠。这恐怕是曾经运河岸边,最美丽的、最具烟火气息的风景了。

2024-02-29 大运河孕育的沧州风俗——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20341.html 1 藏冰 倒两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