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退休语文教师龙某,半年来,咳嗽不断,只当普通咳嗽治疗。不料,不久前,他的病情加重,去武汉市肺科医院检查,才得知患上了慢阻肺,且已达重度标准。所幸经过规范治疗,近日,龙某已康复出院。
龙某说,出现症状后不久,他到家附近的一家医院就诊。医生表示,他只是患上了普通咳嗽,因年纪大了,恢复慢一些。只要坚持吃些止咳药,就能慢慢好起来。龙某遵医嘱持续用药,但始终不见好转。
最近,龙某咳嗽、气促的状况更加严重,于是到武汉市肺科医院就诊。呼吸4病区主任郭光云询问病史得知,龙某近两年来有间断咳嗽和轻微气促,未引起重视,半年来,咳嗽加重,活动后气促。给龙某进行了肺功能和肺部CT检查后,郭光云发现他的肺功能已经非常差,综合各项指标,确诊其为重度慢阻肺。
郭光云介绍,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约7成患者因漏诊而不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
造成漏诊的原因大致有三种情形:
首先,虽然很多人都认识到慢阻肺的典型症状是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但是60%的患者早期并没有症状。这些患者通常在一次偶然的小感冒并急性加重之后,慢阻肺才暴露出来,而此时,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中、重度,呼吸功能下降较严重。
另外,也有些病人在去医院看病时,对症状描述不明确,同时,部分医生对慢阻肺重视程度不够,为避免过度检查,使得慢阻肺患者漏诊。
最后,即使是定期参加体检的人,也可能因常规体检不包含肺功能检查而导致漏诊。
郭光云介绍,肺功能检查才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慢阻肺具有病情不可逆的特点,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
龙某被确诊慢阻肺后,在规范使用吸入式药物的同时,还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呼吸操、有氧运动等康复训练。三天后,龙某症状明显好转,一周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得到控制,并已于近日出院。
据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