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男子患胃癌,一家5口全感染幽门螺杆菌”登上热搜,引发大家对于胃癌、幽门螺杆菌的关注。医生指出,全家感染幽门螺杆菌多和餐桌上的陋习有关。平时养成好习惯,避免家人感染幽门螺杆菌。
1 男子患胃癌,一家5口全感染幽门螺杆菌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接诊了一名因感染幽门螺杆菌多年而罹患胃癌的患者。糟糕的是,他一家5口全感染了这种菌。
2023年年底,浙江杭州的李先生在公司组织体检时,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他不知道自己是何时、如何感染的。后来,李先生想,父亲也有长期口臭、胃部不舒服的情况。于是,李先生赶紧带着父亲一起到医院就诊。
经过检查,李先生的父亲幽门螺杆菌数值严重超标。“胃部斑驳不堪、胃黏膜发白萎缩,出现了多发肠化灶,胃窦前壁更有一处异常的黏膜病变,考虑为早期胃癌。”接诊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徐承富介绍,这些胃部的伤痕累累与幽门螺杆菌这个“罪魁祸首”密不可分。
李先生得知父亲患上胃癌后,立即带着妈妈、妹妹和妻子做了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一家5口全部感染。
医生介绍,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长期生活在人体胃部的细菌。因胃酸的分泌,胃里呈强酸性的环境,绝大部分的细菌难以长期在胃部生存。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列入一类致癌物清单。
2 全家感染多和餐桌上的陋习有关
2023年6月,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发布的《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指出,我国居民幽门螺杆菌人群感染率近50%。
尤其很多是家中一人查出幽门螺杆菌,往往其他家人也都感染。2023年,一项针对全国29个省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总体家庭感染率为71.2%,明显高于40.6%的个体感染率。
这是因幽门螺杆菌主要存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粪便里,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口口传播、粪口传播、共用器具传播。很多家庭的感染,和餐桌上这4个陋习有关:
不用公筷 经口传播是幽门螺杆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主要途径。如果一家人吃饭时不使用公筷,每个人的筷子夹来夹去,甚至还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这一习惯就会增加幽门螺杆菌传播风险。
嘬筷子 吃饭嘬筷子不但是一种不礼貌、不文雅的行为,而且嘬完筷子,再去菜盘里夹菜非常不卫生。当一桌人用各自吮吸过的筷子在菜盘里翻来翻去时,这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幽门螺杆菌等病菌的传播。
扒拉菜 不仅仅是“嘬筷子”,吃饭时“扒拉菜”也是一种很没有家教的行为。有些人在用餐时,完全由着自己的喜好来,用自己的筷子在一盘菜里扒来扒去,挑自己喜爱吃的菜,完全忽视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种陋习不仅仅让同桌用餐的人很反感,也大大增加了幽门螺杆菌等病菌的传播风险。
嘴对嘴给孩子喂饭 有些地区还存在着老人或者父母给孩子嘴对嘴喂食这种习惯,或担心食物太烫,自己先尝尝再喂给孩子。殊不知,唾液正是细菌传播的载体,尤其是幽门螺杆菌。通过把食物嚼碎、将奶嘴或勺子放到自己口中试温度等行为,家长会将口腔中的致病菌直接传播给孩子。因此,这也是有些小孩子早早就感染上幽门螺杆菌的原因。
3 做好这些,避免感染幽门螺杆菌
使用公筷,餐具专人专用 首先就是家里准备一双公筷,不管是自己夹菜,还是给别人夹菜都要用公筷。每个人自己的筷子不要进到公共的餐盘里。另外,建议家里餐具专人专用。
定期给餐具进行消毒 家里的碗筷在洗干净之后,放到消毒柜、煮沸消毒或蒸汽消毒。高温下幽门螺杆菌可以被杀死。
饭前便后要洗手 粪口传播也是幽门螺杆菌传播的一个非常重要途径,幽门螺杆菌以及其他致病菌可能会随着粪便排出,如果不小心粘到手上又没有洗手,就很可能传染给其他人。
查出幽门螺杆菌要正规治疗 家中一人查出感染幽门螺杆菌,其他家庭成员最好也进行检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因幽门螺杆菌不经治疗很难自行清除。长期拖延不治,可能会有发生胃癌的风险。据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