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4日
第09版:09

“蹭学历”不如抓品质

本报评论员 郑广辉

如今,不少网红零食打着“农科院或农业大学研制”的旗号作为卖点。针对部分网红食品的“学历”,上海市消保委向科研院校发去了查询函,证实这些网红食品存在“学历造假”的问题,所谓“农科院或农业大学研制”的宣传纯属虚构。

(据12月9日《沧州晚报》4版)

一些商家目光短浅,为了增加短期销量,“拉大旗作虎皮”,弄虚作假“蹭学历”,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扰乱了市场环境,损害了公平正义。

首先,这种行为误导了消费者。他们摸准了消费者信任权威机构的心理,用权威机构的信誉为自己“脸上贴金”,消费者被其误导,做出错误判断,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其次,商家这种行为为市场和其他守法企业带来了恶劣影响。使用造假手段进行营销,用虚假宣传扩大市场,本质是商业欺诈。在市场竞争中,这种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竞争,给其他合法诚信经营的企业造成了损害,干扰了市场正常秩序,破坏了市场的公平。

再者,商家的这种行为损害了一些科研院校的声誉。用“学历造假”的方式给商品“脸上贴金”,不仅有碍商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损害了相关科研院校的公信力。当消费者发现被欺骗后,可能会怀疑所有科研院校研制产品的真实性,这会导致真正由科研院校研发的产品失去消费者信赖和认可。

最后,这些网红零食并非真正由科研院校研制,其品控、质量也缺乏保障,有可能为消费者的健康带来风险。上海某检验机构对一款网红零食进行检测证实了这一点:这款产品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实测含量都超出了国家标准的允许误差范围。

针对一些网红零食“学历造假”行为,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同时对造假的商家给予处罚。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警惕,不轻信商家宣传,避免被误导。

商家也应反思,“学历造假”的网红零食虽能一时大卖,但却毁了长远发展。与其“蹭学历”给自己“装点门面”,不如提升产品品质,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信任。

2023-12-14 本报评论员 郑广辉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12005.html 1 “蹭学历”不如抓品质 /enpproperty-->